自己来写,才能展现精髓。
蒲松并没有反对,点头赞同:“我听说辰先生高考成绩七百分,写作能力肯定没问题,何况你是设计者,最了解这两个案子。”
蒲松这话不是恭维,而是认真的,就算辰逸的文笔比不过真正的作家,也能靠逻辑推理取胜,这种悬疑推理最最重要的是逻辑缜密,文笔稍微差点也没关系,只要通顺就好,何况文笔之类的,可以后期改。
事实上如果要找作家改编,蒲松都感觉不好找,尤其是最后一个案子,感觉不管找哪个作家都可能漏掉这个或者那个细节。一个细节漏掉导致逻辑不通,那再好的文笔也屁用都没有。
“那辰先生写好之后,有没有考虑跟我们淑华社合作,我们淑华社的实力,您应该知道吧?”蒲松说道。
“可以考虑,怎么分成呢?”辰逸问道。
“一般新人作家,我们是不提供分成合约的,不过辰先生您是例外,您这两个推理已经证明了实力,我们给您一份知名作家的合同8%,您看怎样?当然有个前提,是你写出来了经过审核之后。”蒲松说道。
说句实话,一个新人能给8%分成很看得起了,一般新人作者根本没资格谈分成,直接一本书给你多少钱就买断了。
就算给分成,很多都是4%到5%,8%的属于有些名气的作家了,10%则是属于非常著名的畅销作家才能拿到的。
蒲松估计也是刚刚听到了有人出价千万购买版权,辰逸都没有卖,如果不给出点诚意,说不定他就干脆直接卖版权了。
辰逸说道:“这个分成不能说低,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估计再高你们也不愿意,我也不想强人所难,但这个价格我是不满意的,你看不如这样,我们可以签阶梯版税,如果只有10万册以下,我就拿8%,要是达到二十万册、五十万册、一百万册,分成就逐步提升。”
“看来辰先生很懂行,也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啊。”蒲松点了点头,没有意见。这种阶梯版税,其实是最公平的。
一般作者用这种合同,是对自己有信心,觉得能卖很多,自然就能拿很高分成。没有信心的,宁可锁定一个中等的分成。
对出版社来说,也是挺好的,不用承担那么大风险,卖得少也能赚一点,卖得多的话分成少了其实也赚得更多。
辰逸了解行情,蒲松也没有要坑人的意思。
于是这个阶梯版税,很快商定了大部分。
最后辰逸说道:“销量突破三百万册呢,分成能提升到14%以上吗?”
蒲松眉头狂跳,卧槽这小伙子是多大的自信?
既然这么懂行,那应该知道一本书能卖十万册,就算是畅销了,百万册,那是极其少有的,三百万册,他是怎么敢想的?
“如果真能买到三百万册,我们给你最顶级的分成合同,跟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位大师一样的分成,不过这个分成你千万对外保密。”蒲松说道。
这个对他来说也不是事儿,真能卖那么多,分成继续压缩出版社还是大赚,而且在他看来这不过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这份合同,就这么商定了下来。
当然暂时是签不了的,要等辰逸先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