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293章 妈妈忘了关阳台灯

第293章 妈妈忘了关阳台灯(2 / 2)

林野曾在小说里写过:每天清晨六点,它准时播放英语听力,音量调到最大,逼她一边刷牙一边复述,错一句,重来一遍。

林野接过机器,指尖抚过表面一道浅浅的划痕——那是她十二岁那年,用剪刀划的。

她鬼使神差地按下播放键。

空带转动,沙沙作响。本该是一片空白。

可就在即将停止的瞬间,一段模糊的人声,从扬声器里渗了出来。

极其微弱,夹杂着电流杂音,像隔着一层厚重的墙。

但那个声音,她认得。

那是二十年前的周慧敏。

疲惫、沙哑,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迟疑:

“……野野,今天考了98,你说妈妈是不是太狠了?”

林野猛地松开按钮,整个身体向后退了半步,仿佛被那声音烫到。

房间里静得可怕。

江予安看着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

窗外,风吹动藤蔓,轻轻刮擦着玻璃。

而林野盯着那台录音机,心跳如鼓。

她没有告诉母亲。

她只是默默把那段音频拷贝下来,存进随身硬盘。

林野没有告诉母亲。

那盘录音带被她带回了公寓,在深夜的书桌前,她戴上耳机,将音频导入电脑。

降噪软件运行时,屏幕上的波形图微微起伏,像一颗沉睡多年的心脏重新开始搏动。

她一遍遍调整频率,滤去电流杂音,直到周慧敏的声音清晰得仿佛就贴在耳畔——那句“你说妈妈是不是太狠了”,不再是梦呓,而是一道裂开的堤坝,泄出积压二十年的暗流。

她忽然想起童年无数个清晨:六点整,录音机准时炸响,英语听力逼着她一边刷牙一边复述。

错一句,重来一遍;再错,母亲会站在门口,眼神冷得像未融的霜。

那时她以为那声音是命令,是审判,是铁律。

可现在听来,那磁带开头有极轻微的一秒空白——像是犹豫,像是喘息,像是一个人在按下“播放”前,曾对着机器迟疑地问自己:“这样做,对吗?”

她把这段声音剪辑进一段三分钟的声音装置。

背景是雨声,细密绵长,如同那夜她停在楼下的那一场;藤蔓刮擦玻璃的窸窣,陶盆滴水的节奏,都来自老宅阳台的真实采样。

她在结尾处重复了那句话,压低、拉长,混入风声,让它像一句游荡的魂语,既清晰又模糊,既指向过去,又悬于未决。

她给它取名:《凌晨三点的合歌》。

江予安是在一个安静的傍晚听的。

他们坐在阳台上,窗外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像一片不会熄灭的星河。

他听完后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摘下耳机,轻轻放在桌上,手指在边缘摩挲了几圈。

“你妈不是没爱,”他终于开口,声音低而稳,“是她的爱,一直卡在‘应该’里。”

林野望着远处的天际线,喉咙发紧。

她知道他说得对。

周慧敏的爱从不缺斤短两,只是它被装进了“正确”的模具——成绩要99分以上,作息要分秒不差,人生要步步为营。

爱成了责任,责任成了刑罚。

她曾恨这爱,可此刻她突然明白,最痛的或许不是不爱,而是爱得如此用力,却始终不会表达。

三天后,她重返老宅。

阳光斜照进客厅,空气中浮着微尘。

她走向书房角落,想把录音机收进箱子里。

可当她拿起它时,却发现磁带已被放回仓中——正是那盘原属于童年的、早已报废的空白带。

不同的是,带盒上多了一行铅笔字:

“放错了。”

字迹颤抖,却一笔到底,没有涂改。

不像辩解,倒像一种笨拙的承认。

她怔住。

抬头时,正看见周慧敏站在厨房的小窗后。

老人背对着光,手里捏着那包绣球花籽,目光落在阳台的陶盆上。

她没有撒种,也没有收起来,只是用指尖轻轻拍了拍种子包,动作轻柔,像在安抚一个睡着的孩子。

那一刻,林野忽然觉得心口的荆棘纹身不再刺痛。

不是因为它消失了,而是因为她终于看清——有些答案,不必出口;有些和解,无需言说。

母亲或许永远说不出“对不起”,但她记得那盘不该存在的录音带,记得把它放回去,记得留下一行歪斜的字。

这就够了。

她转身离开时,风吹动藤蔓,轻轻拂过她的肩头。

陶盆里的青苔在光下泛着湿润的绿,仿佛下一秒,就会有什么悄然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