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157章 铁盒里的春天

第157章 铁盒里的春天(1 / 2)

林野把那只刻着“野野”的铁盒轻轻放在书桌中央,像安放一件失而复得的圣物。

晨光斜斜地切过阳台的藤椅,落在盒盖上那两道歪斜却用力的焊痕上,像是时间终于肯为沉默的人开口作证。

她坐下来,指尖微颤,掀开盒盖。

第一样是半卷发黄的磁带,标签早已褪色,只依稀辨得一行铅笔字:“给野野——生日快乐。”她认得这字迹,是父亲年轻时的模样,工整、拘谨,连句号都画得一丝不苟。

她没敢立刻播放,只是将它贴在心口月牙形的荆棘纹身处。

刹那间,一股温热的震颤顺着皮肤蔓延开来,仿佛有谁在记忆深处轻轻推了门。

接着是一块灯泡碎片,玻璃边缘被仔细磨平,不伤手。

她记得那个冬天,她高烧四十度,屋里忽明忽暗,父亲蹲在梯子上换灯泡,手抖得拧不紧螺丝。

她迷糊中听见他说:“亮了就好,野野不怕。”那时她以为他只是怕黑,现在才明白,他是怕她看不见光。

还有一只搪瓷碗的残片,蓝底白花,缺口处锈迹斑斑。

那是她小学拿回第一张奖状那天打碎的。

周慧敏嫌她毛手毛脚,罚她跪在厨房抄《弟子规》。

夜里她偷哭,却发现碗片被悄悄拼好粘起,摆在床头。

她一直当是王姨好心,原来是他。

她的呼吸渐渐沉了下来,每碰一样东西,就像打开一段被封存的密语。

直到指尖触到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泛着旧时光的脆意。

展开,只有五个字:下次我陪你看。

字迹潦草,像是写得很急,又怕被谁看见。

就在这一刻,胸口猛然一烫,荆棘纹身非但没有刺痛,反而像被暖流浸透,缓缓舒展。

紧接着,一段声音毫无征兆地涌入脑海——不是梦,不是幻听,而是清晰得如同耳语:

“她小时候最聪明……真的,比谁都聪明。”

是父亲的声音,沙哑、压抑,在夜风里低低回荡。

画面随之浮现:高考放榜那晚,暴雨倾盆。

她把自己锁在房间,听见客厅传来窸窣响动。

镜头穿过门缝——林国栋独自坐在阳台小凳上,膝上摊着她小学时的奖状复印件,一张张翻着,嘴里反复念叨那句话,声音轻得像怕惊醒整栋楼。

林野猛地捂住嘴,眼泪猝不及防砸在纸条上。

这是第一次。

金手指不再是被动承受情绪的刑具,而是成了她主动开启的记忆密钥。

不是因为噩梦,不是因为别人的痛苦侵蚀,而是因为她想听,所以听见了。

她怔坐良久,直到阳光移出窗台。

然后她打开电脑,调出父亲这些年在社区影院的观影记录。

页面滚动,一页页全是同一部电影的名字:《城南旧事》。

上映日期横跨二十年,几乎每月十五,风雨无阻。

而首映那年,她七岁,正发着高烧,昏睡中听见他在床边低声讲故事:“英子上了车,胡同口的槐树还在摇啊摇……”

原来他讲的从来不只是故事。

她拨通老杨的电话,声音轻得近乎祈求:“我想重映一次《城南旧事》,就在这个月十五,第三排中间的位置……能不能留两个座位?”

电话那头长久沉默,随后一声短促的“嗯”,带着老人特有的低沉鼻音。

她知道他懂。

几天后,老杨送来一张手写排片表,红笔圈出十五号那行字,旁边多了一行小注:白山茶x2,置于座旁。

她不解,问王姨。

王姨笑着递来一包晒干的山茶叶,纸包上还沾着露水:“你爸说,你妈爱这花,他不懂养,可每月浇水从没落下。雨季怕烂根,他拿塑料布盖;冬天冷,他又裹棉絮。本子记着呢,连哪天剪枝都标了红圈。”

林野愣住。

她从未想过,那个在母亲葬礼上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的男人,竟默默守着一盆她早已遗忘的花,整整十五年。

她找出那本藏在抽屉深处的小本子,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着:“3月7日,换土;5月12日,蚜虫,喷药两次;9月20日,台风预警,搬入阳台内侧……”最后一页,夹着一片压干的山茶花瓣,底下一行小字:“你说花开时,她就该回来了。”

她拍下每一页,剪进正在修改的《静音键》续作《陪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