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120章 孝子的耳光

第120章 孝子的耳光(2 / 2)

他拼命维护的“家庭和谐”,从来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惩罚那个当年无力反抗的自己——那个只能捂住耳朵、闭紧嘴巴、假装一切没发生的小男孩。

他瘫坐在地,眼泪无声滚落。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长椅上,林野忽然感到一阵异样。

心口的荆棘不再发热,反而传来一丝轻微的拉扯感,像是有人在远处,轻轻拨动了某根连接着过去的线。

她不知道那是什么。

但她知道,有些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老赵敲门进来的时候,天还没亮透,走廊的感应灯忽明忽暗,像是被什么无形的情绪压得喘不过气。

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保安制服,肩头还沾着昨夜的雨汽,手里捧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边缘卷曲,像是从火里抢出来的一样。

林野正蜷在档案馆角落的旧沙发上,录音笔静静躺在掌心,像一块冷却的炭。

她抬头,看见老赵脸上那道横贯颧骨的旧疤在昏黄灯光下微微抽动——那是很多年前,他替一个被家暴的清洁工挡下的一记铁棍留下的。

“你爸最后一次来,”老赵声音低哑,把铁盒放在桌上,“烧了二十多封信。火太大,纸都卷了边,我偷偷捞了三张没烧透的出来……想着,总得有人知道。”

林野没动,只是盯着那盒子,仿佛它会突然开口说话。

老赵掀开盖子,残片泛着焦黑的边缘,像枯叶,又像某种沉默多年的遗书。

她慢慢走过去,指尖颤抖着拼凑那些字迹:

“求你们救救我……”

“女儿说看见了……”

“他们都说我疯了。”

空气骤然凝滞。

她认得这字迹——不是母亲周慧敏的凌厉,也不是父亲林国栋的潦草,而是一种细弱、歪斜、带着哭痕的笔触,像极了当年外婆棉袄上补丁的针脚。

她猛地想起李维曾在一次咨询中随口提过:“我妈……留过字条,但没人信她。”

原来不是没留下证据,是有人选择看不见。

李维站在门口,不知何时来的。

他西装皱了,眼底通红,手里还攥着那卷老磁带。

他盯着那些残片,喉结上下滑动,忽然发出一声极轻的哽咽,像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的。

“我劝过我妈离婚……”他声音破碎,“我说‘你走,我养你’。可她看着我,就像看着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你爸会死的。’”他苦笑了一下,眼角泛泪,“可现在……他活着,她死了。她死在他前头,死在‘为了他好’的沉默里。”

老赵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

那一掌落得极轻,却像敲开了一道年久失修的门。

“你不是凶手,”老赵缓缓道,“但你也不是无辜的。”

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缓缓割开李维多年筑起的理性外壳。

他靠着门框滑坐下去,背脊贴着冰冷的墙,终于把脸埋进手掌。

哭声压抑而剧烈,像是要把过去三十年吞下的每一口空气都吐出来。

林野站在原地,心口的荆棘纹身忽然轻轻一颤——不是痛,也不是热,而是一种奇异的共鸣,仿佛那几片残纸上的绝望,正通过她的皮肤,缓缓流入血脉。

她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能听见那些被掩埋的声音。

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她也曾是那个“说不出来”的孩子。

她写《荆棘摇篮》,不是为了控诉谁,而是怕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那个捂住耳朵、假装听不见的人。

次日清晨,论坛官网更新公告:“即日起,设立匿名求助通道,所有历史投诉将重新评估。”林野坐在窗边看到这条消息,阳光斜斜地照在她胸口,银色的荆棘纹身如呼吸般轻闪,像是卸下了某种沉重的宿命。

它不再蔓延,也不再溃烂,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像一道愈合的伤。

不久后,邮箱提示音响起。李维的邮件只有一句话:

“音频我保留了。不是为了揭发谁,是为了听清——那一巴掌,打在多少人身上。”

她没有回复。

只是将这句话,一字一句,抄进了新书稿的第一页空白处。

笔尖顿了三次,像在确认某个深埋的答案。

而此刻,在城东的墓园里,李维跪在母亲碑前,轻轻打开骨灰盒旁的小格,将那卷磁带放了进去。

风吹起他额前的碎发,他低声说:

“妈,我听见了。以后,我说。”

林野坐在书桌前,窗外晨光渐亮。

她盯着那句抄下的文字,反复读了三遍。

然后,她缓缓打开录音笔,按下录音键,屏住呼吸,轻声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