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萝道:“想必是等你们走后,许先生他们才出塾看了外头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便干脆给你们放假了。”
“自己在家温书就好,你们又不是二堂哥那样的科举班,只要跟得上夫子的课上讲书就行。”
叶青宇这才缓缓露出笑容,自信道:“跟得上的,夫子还夸我们温书也做得很好,容易理解他所讲的学问。”
叶青宣和叶青安也在一旁点头。
叶青萝笑道:“那就把夫子已讲的多读几遍,要背的背熟了,没讲的自己多读几遍,带着思考去读,不认识的字找姐姐教你们。”
三人连忙答应了。
他们所学进度不一样,但不影响他们在自己正在学的书里也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不懂的句子。
这也是叶青萝一直提倡要提前温书,每天放学完成课业后还要给他们上辅助课的原因。
多方位做好读书准备,自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过她这几天太忙,已经在有意识地减少辅助课时间了。
主要是检查课业有没有问题,若不懂的知识点多了才会给他们重点讲,已经听懂夫子所讲的就不再扩散去教关联知识了。
等忙完这段时间,她再给他们集中梳理一下目前所学的知识点,明年若有条件就先送青宇去镇上沈家私塾读书。
明年青宇十二岁了,不早作安排给他铺路,难道要像二堂哥那样,明明读书很有天赋,却还是到十七岁才考上童生?
在村塾里能读到的书本资源太少了。
如果二堂哥像顾子熙、苏云臻他们一样,能够有名师启蒙,少年时就在清风书院读书,一样能早早考上秀才。
在这读书全靠自己读、自己背、自己悟的时代,师资也一样重要。
师资决定领你进门的师长能领你到什么高度,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只要不懒惰,自然会有优异的成绩表现。
她希望自家弟弟们考上童生之后,能进清风书院读书。
当然,是凭自己在读书上的本事,而不是顾子熙一句话。
叶青宇慢慢读着书上的内容,遇到需要讲解的地方会主动给弟弟们讲一下怎么回事。
两个弟弟也乖,不会叽叽喳喳打乱他读书的节奏。
叶青萝坐在自己的方桌前,将喝完茶的空杯随手放到长书桌上,再一边慢悠悠地整理桌上写完的细纲,一边默默听着弟弟所读的内容。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叶青枫来放铁锹,见东厢屋里亮着灯,有青宇读书的声音,便走了过来。
见三兄弟在炕上读书,叶青萝在桌前没有写字,不由诧异,但还是笑道:“田畻已经铲干净了。”
“不过看这天色夜里还有雪要下,大家说了,明天一早先看这条路能不能走,不能就先铲一边给大家过畈。”
“这些天正好都没事儿,挑一半人出来铲雪也容易,各家都有人在咱们作坊里,对铲雪的事都很重视。”
“他们有这觉悟就好,作坊虽是咱们家的,但作坊工钱有他们各家的份,一起维护作坊才长远。”叶青萝笑道。
叶青枫笑着附和了一句,便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