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王家娘来打探(2 / 2)

叶青枫让王村长和耆老们选进作坊人手的时候,先将一年内定亲或出嫁的闺女不考虑在内。

之后小姑娘里只要针线能够单独做出衣裳、老实本份勤快用心的就可以选上,因为十岁出头的能在作坊做几年了,只要肯学、好好干活儿,哪怕手艺比不上大人,也是还有时间学手艺的。

妇人当中心思太多、嘴太碎的、容易吵架有破坏作坊做工隐患的,一定要先说清楚、用工文书上可都有写明条款,若是违反了不但会被请出作坊还要赔偿,说清楚了再签用工文书。

至于平时为人、品行,只要没有手脚不干净,没有坏心眼,能踏实干活就行,之后作坊就靠林耆老和王耆老他们盯着了。

叶青枫是托请的林耆老管作坊,后来王村长说下河村王姓占了大半,若不从王家选一个出来,也怕林耆老忙不过来。

叶青枫就说不选岳家人以避嫌,毕竟作坊是堂妹的不是他的,村长又不可能每天管着这些事儿。

当下就选了另一个威望高、在王家辈份也高的爷辈王耆老出来,两个耆老各拿一两银子的管事工钱。

这个价是照着刘家畈来的,刘家畈的作坊是叶青萝的外公外婆在管,各拿一两银子。

刘家畈的成衣作坊还有刘旭是管库房和帐房的,拿的是二两银子。

于是选了王村长的长子,叶青枫也要叫他一声堂哥。

工钱和用人都比照了刘家畈的来,下河村也没人再有什么异议了。

刘家畈那都是叶青萝的外婆家,论关系也是最亲的,刘家畈尚且如此,他们有什么好比的?

正好下河村的作坊是两亩半,只比刘家畈的作坊多半亩,用人和规矩,在林耆老的大力宣传下,也全都比照刘家畈。

这样不求冒尖儿,只求不出错儿,大家都有个安稳活计,何乐不为?当然也不能被刘家畈的人比下去就是了。

如今几个村子都有一样的作坊,也激起了大家的比较心理,不想落后、不想被人比下去失了颜面,互相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气氛。

这是好事儿。

只有王珍珍的娘家人没能从作坊捞到好处,王家娘还特意搭着叶青枫回家的驴车来了一趟叶家,说是想外孙了。

叶青枫心知肚明也没阻止。

王家娘过来悄悄一问王珍珍,才知道王珍珍哪个作坊都没进,叶家不让说是铭儿太小得带着,家里也要人干活儿。

王家娘却觉得不对劲儿,又去找叶林氏抱怨,怎么年纪轻轻的不进作坊干活儿,反而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每天在作坊辛苦?

老太太在家也能带孩子呀。

叶林氏一见亲家母来家里说这事儿,当下脸色就淡了下来,将叶青萝回家当天的事说了一遍。

王珍珍做为堂嫂,对刚回家的堂妹没一句安抚寒暄之言,开口就问怎么空手回来的……

后面盯着叶青萝那一身衣裙和耳环说事,又怂恿了正愁钱的婆婆去没钱的二房讨债一事。

叶林氏没给自己辩解,也没隐瞒什么就实话实说,说得王家娘也不禁黑了脸。

王家娘面上无光,尴尬道:“我这闺女是脑子傻了吧,就算想要债也不能这么要啊,这多寒人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