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本事写话本子还能做赚钱营生,定然不会在村子里选婆家的,就看将来青彦那小子前程如何了。
有了最后这一句话,村里人只能歇了心思,不再有任何侥幸的念头了。
村里最年轻的童生只有叶青彦一个,叶青彦去镇上读书就给叶青梨说了一个镇上开铺人家的亲事。
这要等叶青彦考上了秀才……
就连叶青彦自己的亲事,村里也没人能打主意。
村长的侄子考上秀才后娶的是县城大户人家的闺女,如今在县城做工、在县城有宅子,早就不是村里人攀比得上的出息了。
所以大家一早便清楚,叶青彦将来怕也是要娶县城大户人家千金的,村里丫头哪个配得上?
众人叽叽喳喳说了半天才意识到,这成衣作坊是无论如何也瞧不见模样了,只能等里边的人下工以后再打听打听啥情况了。
村里人陆续散去,作坊外头总算安静下来。
作坊里的人手已经开始干活儿了,一个围脖、一个护膝,主要分为两组,叶刘氏和叶林氏各教一组。
老太太则是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再在一旁适时辅助一下。
这种小物件的针法,是叶青萝最先教的长短针迂回反面缝法,且是双线缝法,夹了棉也会显精致结实,中间还会用菱形穿线法将棉花定位,不怕跑棉。
这是第一批货只上细棉布料,第二批货还会在外再罩一层细绸或缎面,让有钱人家觉得更有富贵高级感,也卖得起价钱。
做工的妇人都是村里优先选出来的一批针线活儿好的、不用像王珍珍那样随时要带娃的、家里几房人没分家能抽调出来的人手。
再有就是一大批老实本份还勤快的小姑娘,都十来岁年纪,学过几年针线了。
以往这样年纪的小姑娘还没说亲,正是做家务的好手,但来作坊比在家洗衣煮饭划算,家里自然愿意放她们出来做工。
那些快及笄、说了亲的小姑娘就都没选了,因为不久后若要出嫁就不能继续在作坊做工了,跑来做几天就走了对作坊是有影响的。
但若是同村说亲、将来是要嫁在本村的小姑娘,则是不受限制。
作坊每个人手也像干货作坊那样,系着长围裙、绑着袖笼、戴着单层口罩还有头巾,点卯之后洗干净双手才能接触布料。
作坊的规矩是早就熟记的,工钱也高,自然没人敢轻慢这个活计,都认真执行着规矩,努力干活儿。
叶青萝没有过去成衣作坊那边。
成衣作坊不像干货作坊,需要一个灶台一个灶台地教过去,很费时间。
成衣作坊全是大家本就熟悉的针线活儿,新的针法也不复杂,多看几遍就会了,还不到绣花工序,就很容易上手。
叶青萝在自己屋里也没闲着,今天再赶一下进度,这件浅青色斗篷就做好了,说是样品其实就是按顾子熙身量裁的。
绣花选的是青竹配蕙兰,清和雅致。
另外一件浅青色氅衣则打算绣绿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