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干豆皮虽说只赚一到两文利,却是薄利多销靠跑量赚钱的路数,在盘箕、木桶、箩筐上多花两文,一车干货啥都赚回来了。”
“嗯。”叶青枫手里剥了个桔子吃,笑得很是开怀。
“有了驴车,咱们收黄豆方便了,绿豆糕送货也方便了,去县城……”
“嗯,青河境内的小订单就给刘家大舅去忙活吧,我也不得空出去跑,反正有驴车去哪儿都方便就是了。”
主要是省了路上花费的时间。
叶青萝见大堂哥刚还想去县城跑订单,又想到这样的小订单给刘家大舅去做,也不禁笑了。
“今天和大舅说了,我给他的价是六文,他给别人的价不能低于八文,散卖价可以报到十二文,赚的都是他的。”
这也是她对大舅的回报。
后来她有和大舅探讨一种最合适的散卖方式,那就是报价十二文,满十斤以上可以按十文的价。
也就是说,买家可以花一百文钱买十斤,实惠了二十文。
别人会不会买十斤?那就是看买卖人会不会吆喝生意了。
但她提醒了大舅,一定要守住十斤的量,一车拖两三百斤,也就是二三十人的小订单。
不排除有人合伙来买而薅那十斤便宜价的羊毛,遇到这情况肯定不能与人争执,只要不是自己主动告诉别人这种方法就行。
反正不管别人怎么选择,他们的目标是将货卖出去。
且要有个心理准备,一家买到十斤干豆皮是能吃很久的。
因而,可能一座镇上的生意在几天里就做完了,之后至少一个月不用想第二波生意。
这就是散卖小订单的灵活性以及难度。
但只要有销量就一定能赚钱,当然大头是刘有成的,叶青萝作坊这边并不在意这种小订单。
叶青萝开作坊的,目标是走量,走越来越大的量,当干豆皮普及到市面上去后,十几文的价格能吃几餐,并不算贵。
当然,今天谈论的一切依然要等顾公子那边的结果。
毕竟顾公子是大收货商,行价由他来定,而他定的行价定然是了解市场之后定的。
比叶青萝在家里算着成本和利润来定,更真实。
叶青萝并没忘记,除了干货作坊,她还要建成衣作坊。
今天她差点就找大舅打听镇上或县城房价铺价了。
后来又想,光是一个干豆皮就够大舅操心的了,若她又提到成衣作坊岂不要吓到大舅?
上回大舅还在教导她贪多嚼不烂,不能急功冒进呢。
但有些生意一旦有了发展方向和前进伙伴,拖延久了只是耽误商机。
叶青枫知道堂妹的焦急,笑着安抚道:“库房那边图纸要不要改改?”
“你之前不是要建成‘回’字?可以改成‘日’字或是‘间’字。”
叶青萝歪歪头,立刻拿来一张空白的竹纸,提笔写下一个正楷大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