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绿豆糕的帐(2 / 2)

瞧这挨个喊人并不露怯的架势,也是一个小社牛。

“铭儿真乖~”叶青萝也不吝夸奖。

小家伙其实与叶青萝还不熟,这才会有些小腼腆。

再见这位新堂姑竟然也夸他了,一双大眼还不敢置信地眨了眨,随后小脸便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叶铭跟堂姑夸了几句绿豆糕好吃,又扭过小脑袋,张开嘴朝向一边伸来的勺子,很自然地吃掉小堂叔喂给他的玉米粥。

两岁的大侄子和五岁的小堂叔,这两人到一块儿才更有话题,叽叽喳喳地聊得热闹。

叶刘氏确定了灶下的火候之后,便端着热水去屋里,要把当家的喊醒洗漱了。

叶青宣吃完一碗粥,就去给爹和大哥煎药。

叶刘氏回来,端了一碗粥,看一眼剩下不多的边角料,只拿了一块又匆匆走了。

叶青萝并没有让娘多拿一块,她自己也没多吃,灶上还蒸着一海碗呢,是另外的半斤料。

一斤绿豆泡发三斤,加上糖、水、油,按奶奶说的那种大小,估计切出五十块是完全没问题的。

再加上柴、人工、模具等细节成本,卖到二文的价,是有钱赚的,批发的话……

控制成本每块零点八文,批发价底线在一点二文,量少可以在一点五文。

如果二堂哥读的那家私塾可以拿下订单,以每人四块的量,私塾科举班和大班加起来是二十六人,还有中、小班的人数。

一共多少人没听到二堂哥细说,但是中、小班放学早,束修应该也不一样吧?

那么……假设只算二十六人,再加上夫子等人,按每天一百二十块糕点的需求量来算。

按零售价两文来算就是两百四十文钱,按一点五文的优惠价拿下这笔订单,也有一百八十文钱的进帐。

她家赚四十八文,大堂哥赚三十六文。

这个赚头都比一个正劳力做一天工的工钱要高,何况这只是对一天买卖的最低保障。

如果能在镇上多拉到几笔这样大大小小的订单,哪怕只卖到一点五文的单价,也是可以薄利多销的。

第二碗绿豆糕做好,叶青萝按老太太说的试着切了切,边角料多了一点,得糕点二十块。

她叹了口气。

上午,叶青枫挑水过来,叶青萝便将细帐算与他听,知道两碗切法不一样,得糕数不同。

叶青枫没有纠结,道:“等我把木蒸屉做出来再试着做一次。”

“如果按你预算的能保障五十块糕点,一屉差不多,两口锅同时上蒸,一早上出两百块绿豆糕差不多了。”

他跑一趟镇上就算要卖一天,保底也有六十文的赚头了。

若能如堂妹说的找一些可以下小订单的铺子、私塾、作坊甚至大户人家,两百块糕点很快就卖出去了。

甚至还能多卖两百块出去。

叶青萝见大堂哥很乐观,她也更有信心了。

通过两次切糕点形状的问题又讨论了一下木蒸屉的大小和层数,蒸笼盖也要重新做一个更合用的。

叶青枫匆匆走了,再送水来的人就换成了叶长富。

将石磨、筛子、纱布等工具清洗干净,吃了中饭后,三兄弟又背起了他们的背篓,带了一床让娘找出来的旧被单就上山了。

他们要去摘更多桂花回来。

姐姐说,在村里人知晓他们家要做桂花糕之前,尽可能的多囤些桂花。

叶青萝昨晚将囤在屋里的那一篮子桂花放进空间后,空间里便多了几株开花的桂花树,沿着屋后边往另外一个方向延伸出去。

这结果让她欣喜不已,有了桂花树就有了桂花货源,不怕村里人跟她抢摘仙桂村的桂花了。

中午忙完厨房里事儿,叶青萝回到屋里便开始铺纸研墨,要顺着昨天的思路多写几个小故事。

有了昨晚二堂哥的肯定,就算书局那边还是不一定过稿,她也不想等了,要做一个有准备的卷王。

一个下午在忙碌的写字中悄然过去,黄昏之前,叶青彦大步匆匆地回来了。

他没有先回家去,而是在二叔家直接走进了院子,直接走向东厢喊了一声:“萝儿!”

听见喊声,叶青萝心中一喜,连忙放下笔起身去打开屋门,眼睛里眨巴着期待的光芒。

叶青彦见她这般也知道她在想什么,便笑着点头,轻声道:“过了。”

“噢!”叶青萝开心得欢呼了一声,随即捂着嘴朝外张望了一眼,赶紧让开请二堂哥进屋说话。

这里毕竟是古代,一个小姑娘这般欢呼恐招人闲话,觉得她不够稳重。

但……相比书稿能过稿,这点闲话好像也不算什么。

叶青彦坐下便将一个银锭子放到了桌上,直接了当地说了起来。

“今天也是巧了,我是中午过去的,正好书局东家也在,掌柜见我交上去的小故事新颖有趣,便送到东家那里。”

“掌柜说他们东家很满意,让我尽快交上剩下的小故事,月底要印出来,下个月初一就上架卖。”

“掌柜还说,《云间零星集》这个书名也很不错,我都不敢说是我堂妹写的,就怕他们小瞧了女子,影响你正常交稿。”

叶青萝笑道:“都用代名了,谁写的不重要,给钱就行。”

她现在缺钱,要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