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告别(1 / 2)

孙连成坐直了身体,他知道自己的意见很重要:“组长,我认为,为了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确有必要创新管理体制,建议借鉴国内其他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的管理经验,成立一个高级别的、实体化的专门管理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职能,直接对领导小组负责,这个机构最好就地设立,贴近一线,便于高效决策和快速反应。”

刘建国听完,沉思了片刻,缓缓点头:“你的建议很有见地,这件事,需要上会研究,你准备一个详细的汇报材料,把验收情况和管理体制调整建议写清楚,提交给领导小组办公室,准备近期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此事。”

“是!组长!”孙连成郑重应道。

几天后,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专项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与会者除了刘建国、孙连成,还有来自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的主要负责同志。

会议首先听取了孙连成关于d省基地终期验收情况的详细汇报,随后,重点讨论了项目后续的管理体制问题。

会上,与会人员纷纷发言,观点虽有细微差异,但普遍认同项目进入新阶段后,现行管理架构需要优化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常态化运营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于成立一个高规格的专门管理机构,基本达成了共识。

但在管理机构的具体层级、隶属关系、负责人产生方式等细节上,出现了一些讨论。

工信部提出:“如此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基地,管理机构层级不能低,至少应该是副部级单位,由上级相关部门直接管理,能协调全国资源。”

科技部则表示:“考虑到研发创新的持续性,该机构应具有很强的科技规划和项目管理职能,与科技战略紧密衔接。”

而一位熟悉地方经济的领导则提出了不同看法:“项目扎根在d省,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套产业的协同,如果管理机构完全由部委直管,可能会产生新的‘条块分割’,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是否可以考虑,由上级和地方共管,以上级为主,但充分授权地方?”

刘建国一直安静地听着各方意见,没有轻易表态,等到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

“同志们,这个基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空中楼阁,它扎根在d省的土地上,过去一年的实践证明,d省委省政府是有担当、有能力的,是值得信赖的,郑开叶同志在那里,既能把握好战略方向,又能充分调动地方资源,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也很强。”

他顿了顿,环视会场,语气沉稳而有力:“我同意成立一个高级别的专门管理机构,名称可以叫‘花国固态电池产业园管理委员会’。这个管委会,要赋予它规划、协调、管理、服务的重要职能,关于它的隶属关系,我考虑,还是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上级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模式,管委会的负责人,由d省省委推荐提名,报领导小组备案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