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回归正轨(1 / 2)

“备用方案?”朱煜昌急道,“现在还有什么备用方案?除非……除非立刻启动国际备份方案,进口那台欧洲设备!但那玩意光海运加清关就得一个多月!而且孙副主任那边怎么交代?我们之前可是信誓旦旦说要坚持自主的!”

“进口来不及,而且政治风险太大。”郑开叶果断否定,“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我们能不能调整生产节奏?集中力量先保障其他工序的调试和试产?或者,研发中心那边有没有可能临时搭建一个小型实验线,继续为车企提供样品进行测试,不影响他们的认证进度?”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朱煜昌似乎在快速思考:“调整生产节奏……意义不大,这台设备是核心环节,小型实验线……我问一下张院士!”

几分钟后,朱煜昌回电,语气带着一丝绝处逢生的兴奋:“开叶!张院士说,研发中心那条用于前期实验的的小型线可以改造一下,产能很低,但足够给车企提供测试用的样品电池!这样至少能保住市场端的进度!”

“好!”郑开叶当机立断,“立刻让张院士负责改造小型线,集中最好的工程师配合!设备商那边,你继续施压,让他们用空运把替换模块和工程师送过来,费用他们承担!我这边让市里协调机场海关,给他们开绿色通道!”

“明白!我这就去办!”朱煜昌立刻行动起来。

危机应对机制高速启动。郑开叶坐镇指挥,调动一切资源;朱煜昌在首都动用一切人脉向设备商及其主管部门施压;张皓院士带领团队连夜改造实验线;市委市政府全力配合保障,

经过48小时不眠不休的奋战,替换模块和工程师团队乘最早的航班抵达济州,机场海关专人接机,快速通关,车辆直接开进基地,经过紧张调试,故障设备终于恢复运行,而另一边,研发中心的小型实验线也成功改造完成,开始为焦急等待的车企客户生产测试样品。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虽然造成了损失和紧张,但却意外地检验了项目的应急能力和郑开叶、朱煜昌之间的协作水平,两人在危机中展现出的冷静、果断和互补,让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人刮目相看。

设备故障事件也被如实写入了每周简报,上报给了孙连成和刘建国,孙连成随后打来电话,没有批评,只是详细询问了事故原因、处理过程和后续预防措施,并要求提交一份详细的事故分析报告,他的关注点依旧在程序和根源上。

时间飞逝,转眼已逼近三个月的期限。

研发中心的良品率在经过多次工艺优化后,终于稳定突破了90%大关,并最高达到了92%!小型实验线生产的样品电池,性能优异,顺利通过了两家意向车企的初步测试。

生产线在经过那次故障教训后,进行了全面检修和升级,运行更加稳定,虽然整体量产进度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周,但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最关键的是,在郑开叶和朱煜昌的亲自推动下,那家北方国有汽车集团正式签署了首批采购意向协议,虽然量不大,但象征意义巨大!南方那家头部新能源车企也完成了最终审核,进入了合同谈判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