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朱煜昌副主任,”郑开叶放下会议纪要,语气果断,“明天上午九点,召开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临时会议,专题研究设备采购方案,请他准备更详细的国际对标数据和风险评估报告,同时,请张皓院士团队也准备一份关于国内技术路线最新进展和可靠性验证的补充材料。”
“是!”魏元立刻记录。
“回复郭市长,明天下午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我准时参加,关于那几个推进缓慢的项目,让他把具体责任单位和卡点清单先报给我。”
“舆情方面,”郑开叶沉吟片刻,“化工园区问题,转环保局,要求他们立刻组织排查,并将过程和结果通过官方渠道向社会公开透明反馈,不要等舆情发酵,至于那些网络揣测,密切关注,暂时不予理会,让网信办注意引导,但背后的原因要查清楚。”
指令清晰明确,瞬间将工作拉回了正轨,魏元领命而去,办公室内只剩下郑开叶一人,他并没有立刻开始批阅文件,而是站起身,再次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华灯初上,济州的夜景在他离去的这几日似乎并无不同,但他知道,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朱煜昌的动作比他预想的更快,也更直接,这场围绕项目主导权和未来走向的博弈,已经进入了更实质性的阶段。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张皓院士的加密线路,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音有些嘈杂,似乎还在实验室。
“张院士,是我,郑开叶。”
“郑书记?您回来了?”张皓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很清醒。
“刚回来,看到会议纪要了,具体情况怎么样?”郑开叶开门见山。
电话那头,张皓叹了口气,语气带着科学家的执拗:“郑书记,朱主任的心情我可以理解,追求效率没错,但是科学规律不能违背!他推荐的那几家国外设备供应商,技术上是先进,但价格高昂不说,最关键的是后续维护、核心零配件供应都受制于人,而且他们对技术的封锁很严,我们很难进行适应性改造和深度消化吸收,我们的国产供应商是不完美,进步是慢一点,但每一步都是我们自己踏出来的,知识产权清晰,供应链安全可控!这才是真正的‘国家速度’和‘国家安全’!不能只看短期效率,忘了长远根基啊!”
张皓的情绪有些激动,显然在会上没少据理力争。
郑开叶安静地听着,他能感受到老院士的焦虑和坚持。“张院士,您的担忧我明白,也完全同意,自主可控是我们的根本原则,这一点绝不会动摇。”他先定了调子,然后话锋一转,“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差距,明天的会,我们要拿出更有力的数据,不仅仅是论证国产的可行性,更要拿出如何快速弥补差距、提升稳定性的具体路径和时间表,要让质疑的人无话可说。”
他需要给张皓团队压力,也是给他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