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朱煜昌的行程依旧忙碌,他利用上午时间,拜访了两位已经退下来、但依然享有很高威望、说话颇有分量的老人,他们都是朱家的世交,朱煜昌执晚辈礼甚恭,汇报工作,听取指点,长辈们对项目赞誉有加,表示“孩子在做正事、大事,我们这些老家伙能说上话的地方,自然会开口”。
下午,他又出现在一家花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行长亲自接待,双方不仅谈了项目贷款的优惠条件,更探讨了未来更深层次的银企合作,以及该行参与项目产业基金的可能性,行长当着朱煜昌的面,指示相关部门:“对朱部长的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执行最优惠利率,提供最全面的金融服务方案!”
几天下来,朱煜昌的活动可谓马不停蹄,成果斐然,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撬动了多个部委和金融机构的关注与支持承诺,他所到之处,受到的均是高规格的接待和积极的回应,那种畅通无阻、游刃有余的办事效率,让随行人员叹为观止,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何为“通天能量”。
每天晚上,朱煜昌都会和郑开叶进行一次简短的通话,通报当天的主要进展。
“开叶书记,发改委这边基本没问题了,李司长答应全力支持,尽快上会。”
“财政部刘局那边也松口了,答应想办法协调。”
“科技部追加专项经费的事情,有眉目了。”
他的语气总是自信而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郑开叶在电话这头,平静地听着,适时给予肯定:“辛苦了,煜昌主任,成效显着!”他心中明了,朱煜昌这是在用实际动作彰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虽然方式略显高调,但结果对项目有利,他乐见其成。
在连续数日高强度的“跑部钱进”工作暂告一段落后,尽管日程依旧排得很满,朱煜昌还是特意挤出了一个傍晚的时间,吩咐司机绕道,前往位于西城区一处闹中取静、戒备森严的大院。
车辆经过严格的身份核查后才得以放行,驶入绿树成荫、环境清幽的院内。
在一栋外观古朴、但内部设施完善周全的二层小楼前停下,朱煜昌整理了一下因奔波而略显褶皱的西装,深吸一口气,脸上那副在外部门面前自信从容、甚至略带锋芒的神情悄然收敛,换上了几分晚辈的恭谨与温和。
保姆早已得到通知,恭敬地开门迎候:“煜昌回来啦,朱老正在书房看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