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斗争(2 / 2)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和坚定。

天色渐渐亮起,晨曦透过窗户,洒在郑开叶的脸上,一夜未眠,但他却感觉精神前所未有的清明和亢奋。

对手的强大,并没有让他畏惧,反而如同磨刀石,让他这把本就锋利的刀,变得更加寒光四射,目标明确。

他与朱煜昌之间,围绕国之重器的较量,从这一刻起,才真正上升到战略层面,这不再仅仅是工作方法的差异,更是发展理念、权力格局乃至未来道路的碰撞。

郑开叶深吸一口清晨冰冷的空气,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魏元:“魏元,通知下去,原定今天上午的调研照常,另外,让政策研究室的同志,今天下午带着最近收集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国内外最新案例和研究成果,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他决定,要更快地将济州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高地,这既是他的执政理想,也是积累对抗朱煜昌这种“资源整合型”选手的宝贵资本。

斗争,从来不止一种方式。

第二天上午九点,项目统筹例会准时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会议室召开,朱煜昌坐在主位,郑开叶坐在他左手边,其他成员依次排开,会议气氛严肃而紧张。

朱煜昌首先发言,依旧是那副自信从容、挥斥方遒的样子,他高度肯定了前期工作,然后话锋一转,开始强调“国家速度”和“标杆效应”。

“……同志们,时间不等人啊!国际上盯着我们的眼睛太多了!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打破常规,能并行的绝不串联,能压缩的周期坚决压缩!比如这个土地征拆,我看了一下进度,还是太慢!能不能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激励和补偿措施?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手段嘛!还有设备采购,评审流程是不是可以再优化?一些国际公认的领先设备,该引进就要大胆引进,不要怕花钱,关键是快!要让我们的一期工程,以最快的速度矗立起来,让全世界看到花国的决心和效率!”

他的发言,赢得了一些来自部委、习惯于大项目操作干部的点头赞同。

随后,各工作组开始汇报,轮到技术组时,张皓院士按照昨晚商定的策略,详细汇报了进展后,重点提出了几个中试放大过程中遇到的“棘手的技术难题”,涉及材料批次稳定性、界面钝化层的一致性控制等,用了大量专业术语和数据,最后表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良品率,必须谨慎对待,需要大量的重复实验和数据积累,恐怕…很难一蹴而就,建议原定的中试周期适当延长一个月进行充分验证。”

朱煜昌的眉头微微皱起:“张院士,你们的谨慎态度是好的,但是不是也有些过于保守了?这些问题听起来是技术细节嘛,能不能一边建设一边解决?或者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三班倒,抢时间?资金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