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告别河阳(1 / 2)

郑开叶靠在宽大的椅背里,目光柔和地流连在画纸上,指尖轻轻拂过那粗糙的核桃表皮。

紧绷了太久的心神,在这一刻彻底松弛下来,一种深沉的疲惫与巨大的满足感交织着涌遍全身。

他端起手边早已凉透的茶,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投向窗外无尽的灯火。

鹰嘴岩的烟尘与轰鸣似乎还在耳畔,赵老栓的泪水、工人们的欢呼、贯通时那道穿透尘埃的光……无数画面在脑海中沉浮。

就在这万籁俱寂、心潮渐平的深夜,书桌上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骤然发出了短促而急切的蜂鸣!铃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刺耳,带着不容置疑的召唤意味。

郑开叶的目光瞬间锐利如鹰隼,松弛的身体条件反射般绷紧。

他放下茶杯,没有丝毫犹豫,一把抓起了听筒。

“喂,我是郑开叶。”

电话那头,背景异常安静,一个沉稳、平和、带着久居中枢所特有的雍容气度、却又无比清晰的男声,跨越了千山万水,平静地响起:

“开叶同志,这么晚打扰了,关于你新的职务安排,中央经过慎重研究,有了一些考虑,你的勇气、担当和在河阳的实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个更具挑战性、也关乎更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平台,需要你去扛起这副担子……”

河阳的腊月清晨,凛冽的空气里浮动着爆竹碎屑的硝烟味,清冷中透着一丝年关将近的躁动。

郑开叶站在市府大楼顶层办公室的窗前,目光掠过楼下广场。

那辆熟悉的黑色沃尔沃xc90旁,秘书杨宇正将最后一个小型行李箱放进后备箱——箱子里除了几件衣物,更多的是他执意带走的“纪念”:李小花那张稚拙却生动的“开路图”,用透明文件袋仔细封好;一枚来自石坳子村、表皮沟壑纵横的旧核桃,静静躺在一个铺着绒布的小木盒里;还有几张照片:陆港“新生号”首航时王德柱剪彩的瞬间,“望江苑”首批业主王慧在自家阳台上悬挂“家暖心安”锦旗时泪流满面的笑脸。

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办公桌角,那里,一个深蓝色的水晶镇纸下,压着两张薄薄的纸——九百亿“诚信债券”的首期兑付凭证,以及省审计厅那份宣告河阳债务风险等级转为“可控(绿)”的终评报告。

九百亿的大山,终于被一寸寸搬开。窗外的城市轮廓在晨曦中清晰起来,新城“暖安居”工地的塔吊在远处缓缓转动,勾勒着无数个家的雏形,陆港方向隐约传来的火车汽笛声,沉稳如同这座浴火重生之城的脉搏。

门被轻轻叩响,市委书记孙明远和新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梁鸿飞并肩走了进来。

孙明远依旧穿着那身熨帖的行政夹克,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镜片后的目光沉稳如渊,却比往日更添几分深沉。

梁鸿飞则是一身笔挺的深色西装,大病初愈的清瘦让他颧骨更显分明,唯有那双眼睛,燃烧着接过重担的灼灼光亮。

“都收拾好了?”孙明远的声音不高,带着老领导特有的关切,目光扫过略显空旷的办公室,最后落在郑开叶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