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拿起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停顿了片刻,最终拨通了一个尘封在通讯录深处、标注着“李明泽”的号码。
听筒里传来单调的等待音,每一声都敲打在寂静的夜里。
几秒钟后,电话被接通,一个温和清朗、带着些许慵懒笑意的声音传来,穿越了遥远的距离:“叶子?这大半夜的,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是河阳的天,终于让你熬塌了?”
听到这熟悉又带着戏谑的称呼,郑开叶紧绷的心弦莫名松动了一丝,一股暖意夹杂着难以言喻的酸涩涌上喉头,他清了清发紧的嗓子,声音带着连日鏖战的沙哑。
“明泽,废话少说,基金会……有没有定向支持贫困山区重大基础民生工程的项目?或者……顶尖的岩溶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资源?”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李明泽的声音变得认真起来,那份玩世不恭瞬间褪去。
“鹰嘴岩?我在网上扫到过几眼,地质条件被形容得跟地狱之门似的,怎么,真卡在鬼门关上了?缺多少?”
“钱和技术,都缺。”
郑开叶言简意赅,手指无意识地用力,那枚坚硬的核桃硌着掌心。
“钱是天文数字,技术……是要能啃下F7断层和上面那个随时可能塌下来的灾难。”
又是短暂的沉默,郑开叶几乎能想象到李明泽在电话那头微微蹙眉、手指轻敲桌面的样子。
然后,那温润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举重若轻的力量。
“知道了,钱的事,基金会‘点亮群山’计划可以紧急拆解一部分,不够的,我私人先垫上。技术……”他顿了顿,“等我消息。天亮之前,给你个准信。”
没有多余的承诺,没有慷慨激昂的保证,只有“知道了”三个字和一句“天亮之前”,这恰恰是李明泽的风格,也是郑开叶此刻最需要的定心丸。
“明泽,谢了。”郑开叶喉头滚动,千言万语只化作这最朴素的三个字。
“少来这套,”李明泽轻笑一声,带着熟悉的调侃,“留着你的力气去搬山吧。等我的信儿。”
电话挂断,听筒里只剩下忙音,郑开叶缓缓放下手机,掌心的核桃已被体温焐得温热。他走到窗边,窗外,城市的灯火在雨夜中执着地亮着。
他拿起电话,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有力,却多了一份破釜沉舟的决绝。
“杨宇,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八点,召开鹰嘴岩隧道工程紧急调度会。所有相关单位负责人,包括……省里来的专家,一个都不许缺席!告诉他们,河阳,没有退路!鹰嘴岩,必须打通!”
三天后,北山鹰嘴岩工地。
暴雨初歇,但阴沉的天空依旧低垂,湿冷的山风裹挟着浓重的泥腥味和柴油废气,在巨大的施工平台上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