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离村前的安宁(1 / 2)

落马坡的晨雾还没散尽,晒谷场就已经热闹起来。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就提着灯笼忙到半夜,把晒谷场周围扎上了彩色的布条,布条上串着晒干的艾草和桃枝,风一吹就“哗啦”响,混着灶房飘来的面香,把整个村子都裹进了暖融融的气息里。

十三早起时,院门外已经站了好几个后生,都是赵家坳的,手里扛着长竹竿,见他出来就笑着喊:“十三哥!快跟俺们去晒谷场!李大姐的平安饼都快烙好了,再晚就抢不着热乎的了!”

王大胆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听见“平安饼”三个字瞬间清醒,抓起猎刀就往外冲:“他娘的咋不早说!昨天练雷法练到胳膊酸,正想垫垫肚子!”刚跑两步又回头,把挂在墙上的艾草绳往肩上一搭,“忘了这玩意儿!李大姐说要挂在晒谷场柱子上,驱邪还聚气!”

陈老栓早就收拾好了药箱,正蹲在院角给胡仙幼崽喂熟鸡蛋。虎娃抱着幼崽跟在后面,小家伙嘴里叼着蛋黄,九条尾巴晃得欢,看见后生们扛的竹竿,立刻从虎娃怀里跳下来,顺着竹竿往上爬,吓得虎娃赶紧去抓:“慢点!别摔着!”

九叔背着布包出来时,晒谷场的方向已经传来了锣鼓声。他抬头望了望,晨光正好穿过雾霭,把晒谷场的彩旗染成了金红色:“看来村民们比咱们还急。”他笑着说,“这庆典虽小,却是落马坡这么久以来头回这么热闹,都是盼着咱们南下能平安。”

往晒谷场走的路上,不断有村民跟他们打招呼。张屠户扛着一筐刚蒸好的馒头,看见王大胆就往他怀里塞了两个:“拿着!刚出锅的,就着平安饼吃最香!”李婆婆则拉着十三的手,往他口袋里塞了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山楂片:“路上饿了就嚼两片,开胃还解乏,俺家孙儿最爱吃这个。”

晒谷场早就布置得满满当当。中间的空地上铺了干净的竹席,周围的柱子上挂着艾草绳和彩色布条,最东边的灶房里,李大姐正围着围裙烙饼,铁锅里的平安饼滋滋冒油,上面印着简单的平安纹,是用桃木做的小模子压的。

“可算来了!”李大姐看见他们,赶紧用布垫着拿起一个刚烙好的饼,塞到十三手里,“趁热吃,刚加了艾草粉和红糖,沾点福气!”又给王大胆递了两个,“你饭量大一回吃俩,不够灶房里还有!”

王大胆接过饼就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哈气却舍不得吐:“香!比城里点心铺的还香!”他含糊不清地说,“李大姐你这手艺,要是开个饼铺,保准火!”

李大姐笑得眼睛都眯了,又往陈老栓和九叔手里递饼:“哪有那心思,就想给你们烙点平安饼,盼着你们能顺顺利利的,早点回来给俺们讲讲南方的事。”

正说着,锣鼓声突然响得更欢了。只见几个穿着青布衫的汉子抬着一面小鼓走了过来,为首的是村里的老支书,手里拿着一根桃木枝:“该跳驱邪舞了!”他高声喊,“这舞是俺们落马坡的老法子,跳的时候洒点糯米,能驱走最后一点煞气,还能给你们聚点阳气!”

汉子们把鼓放在晒谷场中央,几个穿着花布衫的妇人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也拿着桃木枝,枝上绑着红布条。锣鼓声一响,妇人们就跟着节奏跳了起来,动作不算复杂,却透着股认真劲儿,每跳一步就往地上洒一把糯米,嘴里还唱着简单的童谣:“艾草香,桃枝长,驱邪祟,保平安……”

村民们也跟着唱,孩子们更是围着舞者跑,有的还学着大人的样子,捡起地上的糯米往空中撒。分劫碑被放在晒谷场的高台上,红光比平时柔和了许多,随着驱邪舞的节奏轻轻闪烁,把洒在空中的糯米都染成了淡红色,落在地上形成小小的光圈。

“俺也要摸!俺也要摸!”几个胆子大的孩子看见分劫碑,拉着大人的手就往高台上跑。十三见状,赶紧走过去,把碑体往下放了放,让孩子们能摸到。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伸手摸了摸碑体,红光立刻在她手上绕了一圈,吓得她赶紧缩回手,又忍不住笑着伸了出去:“暖暖的!像晒太阳!”

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伸手摸,分劫碑的红光在他们手上绕来绕去,有的还形成了小小的光点,落在孩子们的衣服上,引得他们欢呼雀跃。虎娃抱着胡仙幼崽也凑了过去,幼崽用尾巴碰了碰碑体,红光立刻裹住它的尾巴,像是在跟它玩闹,逗得虎娃直笑。

正热闹着,李氏抱着护生走了过来。护生穿着一身新做的蓝布衫,手里抓着个小布偶,看见十三就伸着胳膊要抱。十三赶紧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把他接过来,护生立刻抓住他的衣角,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虽然听不清,却能看出他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