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准备启程时,村落的孩子们往十三手里塞了些晒干的野果。最小的孩子往他掌心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护”字,奶声奶气地说:“哥哥像仙长,因为哥哥护我们。”
十三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暖了暖,封神令的金光往孩子掌心钻,留下个小小的护道符印记:“记住,不用叫我仙长,叫我十三哥就好。”他往野狐的方向指,“以后这村子有护林仙守护,你们要好好跟它们相处。”
离开村落时,十三回头望了眼,老榆树上的雷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三只野狐正趴在树枝上往他们挥手,村民们站在村口,手里举着护道符,身影在炊烟中显得格外温暖。黄大仙的声音在风中回荡:“讨封的真谛,从来不是‘像不像仙’,而是‘愿不愿护’。凡人敬你,是敬你守护的善;精怪讨封,是讨颗护世的心。”
陈老栓往十三身边靠了靠,替劫符的金光往他身上钻:“当年你娘总说,神凡本就该这样相处。”父亲往青岚的虚影身边凑了凑,“她要是看到这幕,肯定比谁都开心。”
青岚的虚影笑着点头,神格光晕往荒原上洒了把鸢尾花粉,粉粒在光中长成小小的花苗,“路还长着呢。”女人的指尖划过十三的眉心,雷纹顿时亮起,“以后会有更多人明白讨封的真谛,会有更多精怪和凡人像这样互相守护。”
队伍走进荒原深处,五仙的守护之光在天际连成线。胡仙突然停下脚步,九尾往东北方向指,那里飘来朵淡蓝色的云彩,隐约可见狐火闪烁,“是胡仙一族的信使!”虎娃往云彩上指,“他们说黄大仙的讨封术在东北传开了,好多精怪都学着守护凡人!”
王大胆往空中挥了挥猎刀,纯阳血在刀身燃成红光:“好!这才像话!”男人往队伍前跑去,“兄弟们,加把劲!咱们早点回落马坡,把这好消息告诉九叔和护生!”三十多个后生同时欢呼,护道符的金光在风中燃烧,发出阵阵嗡鸣。
夕阳西下时,队伍走到片山谷,谷中突然传来清脆的讨封声,却不是精怪的声音,而是群孩子的童音:“过路的哥哥姐姐,你们看我们像不像护道者?”
十三往谷中望去,只见十几个西北的替劫者后裔举着木剑,正在练习虎娃抄的《新护道经》,他们的小脸上沾着泥土,眼神却格外明亮。为首的孩子举着块护道符,正是十三之前留下的印记,“我们在学护道术,以后要像十三哥一样护村子!”
“像!太像了!”十三往孩子们面前蹲下身,封神令的金光往他们身上钻,“你们比护道者还厉害!”他往每个孩子手里塞了块麦芽糖,“记住,护道者不用讨封,守护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孩子们欢呼着围上来,往十三手里塞自己画的护道符。最小的孩子往他掌心画了个“护”字,和护生画的一模一样,“十三哥,这是讨封吗?”
“是,也不是。”十三往孩子头上摸了摸,“这叫‘心封’,比任何讨封都灵验。”他往山谷的方向指,“以后你们要是遇到精怪讨封,就问它‘愿不愿护村子’,答‘愿意’的,就是咱们的朋友。”
夜幕降临时,队伍在谷中扎营。篝火升起时,黄大仙突然往火堆里扔了把雷纹香,香烟在光中凝成个巨大的“护”字,“老黄我活了几百年,今天才算真正明白讨封的真谛。”他往十三手里塞了颗狐狸头丹丸,“这是‘同心讨封丹’,以后你遇到讨封的精怪,给它吃这个,能看清它的本心。”
丹丸在十三掌心化作光纹,融入封神令。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体内的神凡血与五仙的愿力产生了新的共鸣,以后再遇到讨封者,就能透过表象看到对方的真心,“多谢仙长。”
陈老栓往火堆里添了些柴火,替劫符的金光在火中跳跃:“其实啊,凡人给神佛磕头,也是一种讨封。”父亲往星空的方向指,“讨的是平安,求的是守护,神佛应了,就得护着凡人;凡人敬了,就得心怀感恩,本就是互相的事。”
青岚的虚影往火堆里撒了把鸢尾花粉,粉粒在光中凝成护道符,“就像落马坡的乡亲敬雷母,不是怕雷母降罪,是谢雷母护着神凡共生。”女人的声音带着温暖的力量,“雷母应了,就有了护道的责任;乡亲敬了,就有了向善的信念,这才是最灵验的讨封。”
深夜的山谷里,孩子们已经睡熟,脸上带着甜甜的笑,梦里或许正在练习护道符。十三靠在篝火旁,封神令的金光与替劫符、青岚的护心符交织成网,将山谷笼罩在温暖的光芒中。他想起护生的讨封,想起野狐的转变,想起孩子们的“心封”,终于彻底明白——
讨封的真谛,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索取,不是装腔作势的胁迫,而是心与心的呼应,是守护与被守护的约定。精怪讨封,讨的是颗护世的善念;凡人回应,应的是份敬善的真心;而护道者的“封”,不在口头上的称谓,而在行动中的守护,在岁月里的坚守,在每个平凡日子里,为苍生撑起的那片晴空。
第二天清晨,队伍启程时,山谷里的孩子们往他们身上挂了串护道结,每个结上都刻着个小小的“护”字。为首的孩子往十三手里塞了块木牌,上面写着“护道者十三哥”,“这是我们给你的讨封,不用你答应,我们都认你。”
十三把木牌郑重地挂在刀鞘上,与护生送的木牌并排在一起。封神令的金光在木牌上闪闪发亮,与远处的朝阳交相辉映。他知道,这木牌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责任的见证,是最珍贵的“心封”。
队伍走出山谷时,黄大仙往东北方向飞去,火红的身影在天际留下句爽朗的笑声:“老黄去教更多精怪讨封的真谛,咱们落马坡见!”
十三回头望了眼山谷,孩子们还站在谷口往他们挥手,小小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他握紧腰间的斩劫刀,刀鞘上的两个木牌在风中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是在哼唱着讨封的歌谣——
“讨封不问仙,问心不问言。
护道三冬暖,心封胜万言。
精怪有善念,凡人敬善缘。
神凡同此心,天地皆平安。”
队伍走进荒原的晨光中,封神令的金光在他们身后拉出长长的尾巴,与五仙的守护之光、孩子们的愿力交织成网,往落马坡的方向延伸。十三知道,讨封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真谛,将随着护道者的脚步,随着精怪与凡人的约定,在更多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最温暖的花。
护道者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守住这份讨封的真谛,守住心与心的约定,这条路就永远充满阳光,永远不会孤单。因为真正的“封”,早已刻在每个守护者的心里,刻在苍生的安宁里,刻在神凡共生的岁月里,永不褪色,永不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