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新的讨封声(2 / 2)

护生用力点头,把剩下的红薯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十三叔要保重!”他捡起地上的木剑往家跑,跑两步又回头挥挥手,小小的身影在月光下蹦蹦跳跳,像颗滚动的麦芽糖,“我会帮你看好护道堂的!”

十三站在窗前,看着护生的身影消失在拐角,手里的烤红薯还带着余温。糖霜画的“护”字在月光下闪闪发亮,与掌心的神凡血产生共鸣,化作股暖流涌进心田。他突然明白,这才是真正的讨封声,不是妖仙的试探,而是孩童最纯粹的向往,是护道精神最鲜活的传承。

回到床上时,十三把剩下的红薯小心地包好,放进明天要带的行囊里。封神令在胸前轻轻发烫,替劫符的金光与眉心的雷纹交织成网,梦里都是护生举着木剑的样子,小小的身影在月光下练习画符,胡仙幼崽在旁边用尾巴尖给他捣乱,虎娃在旁边拿着《新护道经》大声念,整个护道堂都充满了笑声。

天快亮时,十三被院子里的动静吵醒,是陈老栓在磨杀猪刀,刀锋划过青石的声响规律而沉稳。他往窗外望去,父亲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替劫符的金光在他周身流转,与青岚的神格光晕交织成网,笼罩着整个院子的鸢尾花丛。

“醒了?”陈老栓往窗上看了眼,替劫符的金光往十三身上飘,“张大叔他们已经在村口等着了,吃点东西就出发。”男人往灶房的方向指,“李氏刚送了麦饼来,还有热乎乎的小米粥。”

十三往灶房走去,李氏正站在灶台前忙碌,护生趴在桌子上啃麦饼,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显然是没睡醒。见到十三进来,孩子突然精神了,举着手里的麦饼往他面前递:“十三叔吃!娘说这个加了蜂蜜!”

“护生昨晚是不是偷偷跑出去了?”王大胆扛着猎刀从外面进来,后颈的护道符亮得发烫,脸上却带着笑意,“半夜起来发现孩子没了,吓我一跳,原来是给你送红薯去了。”男人往护生头上拍了拍,“这小子,随他娘心细。”

李氏往十三手里塞了个布包,里面是新做的护道符,“护生说要给你画个符,我就帮他绣在了上面。”女人的声音带着温柔,“这孩子昨晚念叨了半宿,说要当像你一样的护道者。”

十三打开布包,护道符上绣着个小小的木剑和红薯图案,针脚歪歪扭扭的,显然有一半是护生的“杰作”。符纸在掌心微微发烫,与替劫符和青岚送的护道符紧紧贴在一起,三种温暖的力量在他体内交织成网,坚不可摧。

出发的钟声响起时,落马坡的村民都来送行,孩子们举着自己画的护道符往队伍里塞,老人们往每个人手里塞平安符,李大姐端着刚出炉的麦饼,往行囊里一个劲地塞,嘴里念叨着“路上别饿着”。

护生抱着王大胆的腿,往十三的方向使劲挥手,小胳膊晃得像棵风中的小草。他往十三手里塞了根自己削的木剑,剑身上用红绳缠着个小小的护道结:“十三叔带着这个,就像我在帮你打架!”

十三把小木剑插进腰间,封神令的金光往木剑上涌,将红绳的颜色映得格外鲜艳。他往护生面前蹲下身,在孩子额头的护道符印记上轻轻点了下:“等我回来,检查你的护道符画得怎么样了。”

“拉钩!”护生伸出小拇指,认真地和十三勾了勾,“不许骗我!”

队伍走出落马坡时,十三回头望了眼,护生还站在老槐树下往这边挥手,小小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老槐树上的护道结在风中轻轻作响,像是在重复着昨夜那个稚嫩的讨封声:“你看我像不像护道者?”

陈老栓拍了拍他的肩膀,替劫符的金光往西北方向指:“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是个好护道者。”父亲往空中看了眼,朝阳正从地平线升起,将天空染成金红色,“比咱们那时候强多了,从小就知道护道是啥。”

十三握紧腰间的小木剑,神凡血在体内欢快地流动。他知道,昨夜的讨封声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是护道精神在孩童心中生根发芽的声音。这声音比任何咒语都有力量,比任何法器都更坚定,因为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传承,代表着护道之路永远不会断绝的生机。

队伍走进荒原时,王大胆突然往空中挥了挥猎刀,纯阳血在刀身燃烧,“兄弟们,再唱一个!”男人扯开嗓子唱起新的护道歌谣,粗豪的歌声在旷野上回荡,带着前所未有的温暖:

“小护生,举木剑,月光下,讨封甜。

红薯香,护道暖,薪火传,永不断。

神凡血,代代燃,护苍生,岁岁安!”

三十多个后生跟着合唱,歌声震得远处的沙丘都在共鸣。十三的斩劫刀在鞘中轻轻嗡鸣,与歌声产生共鸣,腰间的小木剑随着步伐轻轻晃动,红绳的护道结在风中跳跃,像个小小的火焰,照亮着前行的路。

远处的地平线上,阴尸门的煞气还在隐隐作祟,但十三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他知道,不管前方有多少未完成的劫数,只要还有这样稚嫩的讨封声在人间响起,只要还有孩子举着木剑向往护道者,这护道之路就永远不会孤单,永远充满希望。

新的讨封声已经响起,在月光下,在麦香里,在每个孩子纯真的向往中,缓缓延续,直到永远。而他们的护道故事,也将在这温暖的传承中,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