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九叔的归宿(1 / 2)

护道堂的午后阳光带着松木香的暖意,十三坐在门槛上擦拭封神令,神凡血在掌心轻轻流转,与替劫符的金光交织成网。黄大仙留下的讨封丹余温还在体内荡漾,眉心的雷纹时不时闪过青白色的光,映得屠房的杀猪刀都泛着温润的光泽。

“九叔在翻箱子呢!”虎娃抱着木剑从护道堂后屋跑出来,胡仙幼崽跟在他身后,九条尾巴扫过地上的典籍,扬起阵阵灰尘。少年的木剑穗上沾着张黄符,显然是刚从书堆里钻出来,“他把茅山的宝贝都翻出来了!”

十三往堂里走去,只见九叔正蹲在地上整理典籍,道袍下摆沾满灰尘,花白的胡子上还沾着片纸屑。老人面前堆着高高的书堆,有茅山的《镇煞全书》,有雷门的《雷法精要》,还有些泛黄的手抄本,封面上写着“护道杂记”四个字,字迹已经模糊。

“九叔,您这是?”十三往书堆旁蹲了蹲,封神令的金光往典籍上涌,书页顿时亮起淡淡的雷纹,“这些都是您带来的宝贝?”

九叔扶着膝盖站起来,捶了捶腰,三清铃在腰间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老道往书堆上指了指,声音带着几分感慨:“老衲决定留在护道堂了。”他拿起本《雷法精要》,指尖划过封面上的雷纹,“这些典籍放了太多年,都快发霉了,得好好整理整理。”

陈老栓牵着青岚的虚影从外面进来,替劫符的金光往典籍上飘,“九叔想通了?”父亲往书堆里翻了翻,抽出本《茅山秘术》,“当年你总说要回茅山清修,怎么突然改主意了?”

九叔往护道堂外的麦田指了指,那里的孩子们正在王大胆的指导下画护道符,笑声顺着窗户飘进来,温暖而鲜活。“清修哪有这儿热闹。”老道拿起支毛笔,往砚台里蘸了蘸墨,“老衲想把茅山和雷门的典籍合到一块儿,编本新的护道术。”

他往纸上写下“新护道经”四个字,笔锋间带着烟火气的圆润,少了些道法的凌厉:“以后的道术,要多掺点烟火气,少点无情味。”九叔往十三身边凑了凑,指着《雷法精要》里的句子,“你看这雷法,非要强调‘斩尽杀绝’,不如改成‘点到为止’,护道不是赶尽杀绝,是教化归心。”

青岚的虚影往纸上吹了口气,神格光晕让墨迹顿时鲜活起来,“九叔说得对。”女人的指尖划过“新护道经”四个字,“当年我和你爹就想改改这些老规矩,可惜没时间。”她往书堆里翻了翻,抽出本手抄本,“这是你爹当年写的护道笔记,里面记了不少民间土法,正好能用上。”

陈老栓接过手抄本,替劫符的金光让泛黄的纸页变得清晰,上面画着用麦秸秆编护道结的方法,还有用鸢尾花粉驱虫的土法,“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男人挠了挠头,脸上却带着骄傲,“当年护村子缺法器,就只能想这些土办法。”

“好得很!”九叔一把抢过手抄本,如获至宝地翻看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护道术!”老道往纸上记下几笔,“茅山的咒法配上这些土办法,既有章法又有烟火气,比那些冷冰冰的咒语管用多了。”

王大胆扛着猎刀从外面进来,身上还沾着麦田的泥土,后颈的护道符亮得发烫。他往书堆上看了眼,突然一拍大腿:“九叔,我知道落马坡有个老木匠,他爷爷传下来本《鲁班护宅经》,里面全是用木料做护道符的法子!”男人往门外跑,“我这就去借!”

李氏抱着护生跟在后面,婴儿的小手抓着本撕不破的布书,上面绣着五仙的图案。女人往九叔面前站定,声音温柔:“护道堂的厢房收拾出来了,您就住那儿吧。”她往书堆旁放了碗麦粥,“刚熬的,加了点蜂蜜,您边吃边看。”

护生在李氏怀里咯咯直笑,小手突然指向九叔腰间的三清铃,铃铛像是有感应般轻轻摇晃起来。九叔笑着抱起护生,三清铃的声响让婴儿顿时安静下来,“这小家伙跟老道有缘。”老人往护生额头上点了点,留下个淡淡的护道符印记,“长大了肯定是个护道的好材料。”

太阳西斜时,九叔终于整理完书堆,挑出几本核心典籍放在香案上,其余的都码进新做的书架里。老人往香案前站定,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串磨得发亮的三清铃,铃铛上刻着细密的雷纹,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虎娃,过来。”九叔往少年招了招手,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虎娃赶紧跑上前,胡仙幼崽往他脚边蹭,九条尾巴紧张地绷紧,“九叔,您叫我?”

九叔将三清铃放在虎娃手心,铃铛入手微凉,却带着温暖的力量。他往铃铛上指了指,那里用朱砂新刻了四个字——“护道传人”,字迹圆润而坚定,“这铃铛陪了老道五十年,今天传给你。”

虎娃捧着铃铛的手突然颤抖起来,木剑从怀里滑落,被胡仙幼崽用尾巴接住。少年的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带着哽咽:“九叔,我……我不是雷子,也不是茅山弟子……”

“护道之心不分出身。”九叔打断他的话,手掌按在虎娃头顶,道袍的金光往少年体内钻,“你虽不是雷子,却有颗比谁都纯的护道心。”老人往香案上的替劫者牌位指,“这些老伙计在天有灵,都看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