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路,向阳公寓。
这是一栋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苏式红砖楼,一共六层,在周围的建筑里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公寓对面的一个巷子口。
车里,林东拿着一个军用望远镜,正一动不动地观察着六楼最东头那个房间的窗户。窗帘拉得很严实,看不到里面的任何情况。
“目标高远,就住在那间,601室。”王振国坐在副驾驶,手里捧着一份刚刚从派出所调来的户籍档案,低声说道,“根据邻居反映,这个高远自从三个月前搬来,就深居简出,几乎不跟任何人打交道。为人沉默寡言,浑身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气息。”
林东放下望远镜,心里冷笑一声。
这些特征,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伪装。越是想把自己藏起来,就越说明心里有鬼。
“监控点都安排好了吗?”林东问。
“都安排好了。”王振国点头,“对面的居民楼,我们以查电线的名义,临时征用了一间房,两名侦查员已经带着设备进去了。楼下那个修鞋的摊子,也换成了我们的人。保证他只要一出楼门,就立刻处于我们的视线之内。”
“不够。”林东摇了摇头。
“还不够?”王振国愣了一下。
“我们的人,不能只在外面看着。”林东的目光再次投向那扇紧闭的窗户,“我要知道,他在房间里,一分一秒都在做什么。”
“林局,您的意思是……要进他屋里安装窃听设备?”王振国面露难色,“这个难度太大了。这种顶级的杀手,警惕性极高。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打草惊蛇。万一被他发现,我们所有的部署就都前功尽弃了。”
林东当然知道其中的风险。
但他更清楚,面对“蝎子”这种级别的对手,任何被动的等待,都可能错失良机。他必须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我有办法。”林东淡淡地说道。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黑色物体,递给王振国。
“这是?”王振国好奇地接过来,翻来覆去地看。
“系统出品,微型声波窃听器。不需要安装,只需要贴在墙壁上,就能通过震动,清晰地收集到房间内所有的声音。”林东在心里默念,嘴上则说道:“这是我们从特殊渠道搞来的新设备,把它交给监控组,让他们想办法,贴到601室的外墙上。”
王振国看着手里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东西,将信将疑,但还是立刻下车,亲自去安排了。
林东靠在座椅上,闭上了眼睛。
他在脑海中,开始构建高远的心理模型。
一个顶级的杀手,此刻在想什么?他会如何准备?他的行动逻辑是什么?
林东需要把自己变成“蝎子”,才能预判他的每一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一个小时后,监控组那边传来了消息。
“报告林局,窃听器已经安装完毕!信号清晰!”
“目标有什么动静?”林东立刻问道。
“他……他好像在画画。”侦查员的语气有些不确定,“我们能听到画笔摩擦画布的声音,还有颜料被挤出来的声音。”
画画?
王振国在一旁听着,眉头又皱了起来:“难道我们搞错了?这家伙真是个画痴?”
“不可能错。”林东斩钉截铁地说道,“继续听,注意任何异常的声音。比如,金属碰撞声,或者打磨东西的声音。”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个高远,就是在用画画作为掩护。他可能是在画画的间隙,组装和调试他的凶器。
然而,一下午的时间过去了。
窃听器里传来的,除了画画的声音,就是喝水、上厕所的声音,平静得让人心焦。
监控点的侦查员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林局,这家伙真就画了一下午。会不会……真是个巧合?”
“闭嘴!继续监视!”林东冷声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