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馨的彻底倒台,如同搬走了压在心头最沉重的一块巨石。尽管过程充满了痛苦与揭露,但傅砚安和沈云栀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笼罩在家庭上空的阴霾终于散去,阳光得以毫无阻碍地洒落。
艺术康复中心的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傅砚安几乎泡在了工地上,亲自监督着每一个细节的落实,尤其是那个象征希望与光明的采光穹顶。沈云栀则忙于项目的软装设计、课程体系搭建以及与各大公益组织、医疗机构的对接工作。他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充满了为目标共同奋斗的幸福感。
悠悠的身体恢复得非常好,定期复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稳定,小家伙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无忧无虑的笑容。她成了工地的小小“监工”,经常在周末戴着小小的安全帽,跟在爸爸身后,用稚嫩的声音问着各种关于建筑的问题,傅砚安总是耐心解答,眼中充满了对女儿的宠溺和期望。
一切似乎都走上了正轨,美好得如同暴风雨后绚丽的彩虹。
就在艺术康复中心即将竣工、筹备盛大的开幕仪式时,一个意外的“礼物”被送到了工作室。
这天,沈云栀收到一个厚重的快递文件袋,寄件人信息空白。她谨慎地打开,里面掉出的不是恐吓信,而是一份装订精美的股权转让协议草案和一份来自海外某知名儿童癌症基金会的合作意向书。
股权转让协议的受让方是悠悠,转让的是一家规模不大但技术领先、前景看好的生物科技公司——新生基因——的15%股权。转让方署名是傅盛安,他们的父亲。
而那家儿童癌症基金会的合作意向书,则是希望与即将开幕的艺术康复中心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共同开展针对大病初愈儿童的心理康复与艺术疗愈项目,并承诺提供每年一笔不菲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沈云栀愣住了。傅盛安在蓝馨事件后,似乎一直处于一种沉默和回避的状态。这次突然的赠予,是补偿?是和解?还是别有深意?
她立刻联系了傅砚安。傅砚安看着文件,眉头微蹙,沉默良久。他对父亲的情感一直复杂,既有幼年缺失陪伴的疏离,也有对其在家族风波中明哲保身的不满。
“新生基因……我有点印象,是近几年在精准医疗领域崛起的新星,前景确实不错。”傅砚安沉吟道,“至于这家基金会,背景很干净,在国际上声誉很好。”
“他这是什么意思?”沈云栀问,“是想弥补对悠悠的亏欠?还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建立联系?”
傅砚安冷哼一声:“或许都有。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他给的。”
他让人仔细调查了“新生基因”和那家基金会。调查结果反馈,“新生基因”的创始团队与傅盛安早年有些渊源,这次股权转让更像是一种投资性质的馈赠,暂时看不出明显陷阱。而基金会方面,合作意愿真诚,项目理念与康复中心高度契合。
尽管如此,傅砚安还是保持了警惕。他让律师仔细审核了股权转让协议的所有条款,确保没有任何对悠悠不利的隐藏条件。对于基金会的合作,他则表示欢迎,但要求所有合作细节必须公开透明,并经过严格评估。
最终,他们接受了这份“礼物”,但态度审慎。傅盛安也没有进一步的表示,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该做的事情便再次隐退。这个小插曲,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些许涟漪后便归于平静,但也在提醒他们,家族的关系网络依然存在,需要小心。
艺术康复中心开幕在即,最大的亮点——那个大型采光穹顶正在进行最后的玻璃安装和内部光影调试。这是傅砚安设计理念的核心,结构复杂,工艺要求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