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2)

从战场归来的林阳只与貂蝉、蔡文姬短暂相聚,次日便紧急召见程昱、顾雍、周瑜等人商议要务。\"主公,豫州、扬州世家势力已全部平定,袁术部队从豫州撤退,西南战事告一段落。\"

\"青州方面情况如何?\"林阳追问道。如今只剩青州战事尚未解决。

\"袁绍亲率十五万大军与乐安侯刘明的十万兵马会师,形成左右夹击之势。\"顾雍汇报道,\"在郭嘉建议下,黄忠将军已率部退守齐国郡,暂避锋芒。\"

与其他战场不同,青州战况最为激烈。乐安侯麾下数千精锐加上青州本土彪悍民兵,战斗力远超江东部队。面对袁绍亲自率领的主力部队,黄忠和张辽的十万大军不得不选择撤退。

\"奉孝这个决策正合我意。\"林阳赞许道。当前后方不稳,若在青州陷入持久战,调兵增援势必导致徐州防务空虚。

袁公路与曹孟德恐有机可乘!

疆土存而军民亡,则二者皆失!

军民存而疆土失,则二者皆得!

今林阳获此倚仗,终可道出此言!

有此依凭,城垣薄如纸张!

城墙既失防御之效,地域亦无足轻重!

\"汉瑜,即刻撰写讨逆檄文,历数袁本初罪状!\"

林阳目露锋芒,对身侧陈珪下达指令。

此番!

誓与袁本初决战青州!

\"另令赵云率两千铁浮屠重骑,自沛国郡南进,经阴平道,驻军泰山郡莱芜城!\"

\"太史子义即刻统三万兵甲,取道琅琊郡,屯兵北海郡朱虚城!\"

\"徐盛所部......\"

道道军令颁下,今既无豫扬之患,林阳得以全力与袁本初争锋!

檄文飞传九州,陈珪挥毫列举袁本初罪状:兄弟阋墙,辱没四世三公之名,罔顾圣驾蒙尘之苦!

兴平元年八月初,林阳亲统十万雄师北上会合黄忠,合兵二十万剑指青州!

霎时青州会战总兵额近五十万之众!

一役牵动天下人心!

(兴平元年八月

徐州牧林阳挥师十万北上,以太史慈为先锋率三万锐卒直扑北海郡!

遣赵云领万余精骑驰援泰山郡!

亲统六万劲旅北上平乱!

讨袁檄文震动汉室疆域,九州哗然!

——荆州·襄阳城

荆州城内,州牧府邸灯火通明。

蔡瑁拍案惊叹:\"林子远竟在旬月之间荡平豫扬两州之乱!\"

阶下众人俱露惊容。

\"如今挥师二十万直指青州,当真...\"他顿了顿,喉结滚动,\"非常人所能及。\"

襄阳众世家闻言,皆暗自凛然。

那位坐拥四州的年轻诸侯,已成当世最强霸主。纵使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此刻也要稍逊**。

若非......

堂中诸多锦袍老者交换眼色。若非此子对世家手段酷烈,他们未尝不能开门献城。

可惜!可叹!

徐州血案犹在眼前,扬州士族又遭屠戮。荆州高门岂能容他?

\"报——\"

蒯良手持竹简出列:\"黄祖将军急报,孙策率两万精兵驻守寻阳。\"

满座哗然。

原来那林子远虽领十万雄师北伐,却在扬州布下十五万重兵。孙策坐镇三郡,凌操、赵野分守要冲。

丹阳四万铁甲,吴郡三万劲旅。剿越寇,固边防,攻守兼备。

真可谓铜墙铁壁!

\"子柔所言极是。\"刘表捻须颔首,\"林子远羽翼已丰,不可轻举妄动。\"

烛火摇曳间,众人默然。那位年轻的霸主,早将他们所有算计封死。

“主上,欲成王图霸业,此刻正是天赐良机,夺取扬州方为上策!”

阶下伊籍整衣出列,抱拳高声谏言。

此时若不取扬州!

荆襄九郡终将困守绝境!

那林阳何等人物!

乱世枭雄!

如今已握徐州、扬州、豫州三地!

若此番青州战事再灭袁绍,据其疆土!

届时便成坐拥三州四郡的天下第一诸侯!

其剑锋所向——

首当其冲必是豫州袁术!

次战兵锋所指?

不是荆州便是兖州!

当年林阳取得扬州后,便命太史慈在柴桑日夜操练五万水师!

狼子野心!

昭然若揭!

“林子远早有筹谋,此时出兵恐两败俱伤!”

蔡瑁捻须蹙眉,低声提醒。

孙策大军已在边境严阵以待!

此刻强攻恐非良策!

“主上,要取扬州却有一计可施!”

蒯良目光掠过刘表面容,徐徐献上锦囊妙策。

厅中霎时鸦雀无声!

“妙!便依子柔之策行事!”

刘表抚掌大笑,眸中锋芒乍现。

自初平元年执掌荆州以来,钱粮丰足,兵甲齐备——

是时候问鼎中原了!

青州,齐国郡,益都

“今青州豪族悖逆,妄兴干戈......袁本初虽承四世三公之名,实则外示宽厚内藏猜忌,多谋少断......”

“临大事而畏首畏尾!”

“今勾结逆贼,负天子厚恩,不顾陛下劳苦,实为不忠!”

“昔年为沽名钓誉,坐视叔父遭董卓毒手,更是不孝!”

烽火过境处,黎民饱受摧残,生计断绝,此乃无德之举!

\"青州乃手足之邦......\"

座中袁本初听着一句句诛心之言,面色已阴沉如铁!

\"住口!\"

暴喝声中,袁本初猛然夺过幕僚手中讨伐文书撕得粉碎,眼中烈焰翻腾,恨不能将林阳碎尸万段!

\"陈珪老贼,誓取汝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