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徐州,政务堆积如山。案牍之间,文吏捉襟见肘。太史慈握着枪杆的手紧了紧,屋檐下的赵云不自觉地按住了剑柄。
\"世家非打不可。\"林阳突然开口,惊得庭前落叶簌簌作响。这话像块烧红的铁,烙在每个人心头。
郭嘉的羽扇停在半空。他看见主公眼中跳动的,是比当年虎牢关前更烈的火。\"主公,眼下我们...\"
\"我自然明白。\"林阳打断他,指尖划过案上舆图,\"朱门倒下会有新贵,但此刻——\"朱笔重重点在扬州与荆州交界,\"不让这些百年望族低头,我们永远迈不过长江。\"
风卷起满地檄文,露出\"盐铁专营\"四个猩红大字。郭嘉突然笑了,这比他想得更深——不是要消灭世家,是要让新贵的根,都扎在皇权的铁律之下。
扫过郭嘉的神色,林阳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新朝初立,门阀萌发乃必然之势。
他林阳容得下新贵崛起,
却绝不容许五姓七望那般庞然大物存世。
这人间,不该有绵延千载的豪族。
\"主公,单凭这稻种,在下实难预见胜算几何。\"
郭嘉望着阡陌纵横的农田,眉间浮起困惑。
先前林阳不仅将世家兼并的私田尽数合法,
更免除了他们的税赋。
如此放纵,岂非自断钳制世家的利器?
\"奉孝善谋却不谙商道。\"
穿越者的优势在此刻显现,
林阳对经济脉络的把握远胜当代。
世家命脉无非二者:
田亩与人才。
屠灭几家世族,
不过隔靴搔痒。
唯有先毁其根基,再绝其血脉,
方能根治世家之患。
\"商道?\"郭嘉眉心微蹙,
不解其中玄机。
\"可知大汉疆域内,现存多少耕地?\"
林阳抚过新垦的泥土,忽然发问。
郭嘉略作沉吟:
\"明帝朝记载,应有七亿之数。\"
这难不倒博览群书的谋士。
\"而今烽烟四起,恐不足四亿了。\"
战火肆虐,
约莫半数良田已化作荒原。
林阳早前整修的那片地,其实就是撂荒的旧农田!
\"嗯,大致如此。若按关中世家吞并田产的程度估算,这四亿亩耕地里,家族势力至少占了近两亿亩!\"
西汉年间,关中一带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最厉害时,世族豪强掌控的田地,足足占了五成!
若按最严峻的情况推算——
即便日后林阳一统江山,拼命开荒拓土,
实际能掌控的耕地,顶破天也就五亿亩!
\"主上,世家所占田地,应当不会超出一亿亩。\"
郭嘉轻咳着纠正。七亿耕地若有两亿归世家,这骇人比例连他都觉得离谱。
虽然够不上两亿,
但一亿亩良田,确是实打实的!
\"整整一亿亩,还都是上等田!\"
林阳不禁咂舌,难怪这些世家根深蒂固。
这帮人简直是王朝的蠹虫!
好在,如今世道不同了。
\"三十六比一,奉孝,其实赢面在我。\"
林阳拍了拍郭嘉肩头,未尽之语便咽了回去。
有些事,
只能与聪明人点透。
乍闻这三十六比一的田亩比例,郭嘉眉头倏然拧紧。
可下一秒,他猛然转头盯住身旁沃野,
眼中迸出骇然精光——
嘶!
主公莫非是要......
电光石火间,郭嘉骤然明悟!
如今大汉疆土泰半握在世族手中,他们囤积的粮草,胜过任何诸侯。
纵使将来天下一统,朝廷掌握六亿瘠田,所产粮秣仍不过天下四分之三。
剩余四分之一,
始终掐在世家指缝里!
攥着这等比例的粮食,世家自然屹立不摇。
可世道当真变了——
别人十亩薄田,
抵不过他们一亩良畴!
林阳所掌控的贫瘠水田,单产竟突破千斤大关!
这相当于世家良田收成的六倍之多!
若将六亿亩耕地全部推广,总产量将碾压世家三十六倍!
待到那时,世家囤积的粮食再也无法威胁皇权!
原先占据四分之一的粮食份额尚能令朝廷顾忌...
但当占比锐减至三十七分之一时,即便林阳铲除所有世家...
民生根基依旧稳如磐石!
\"嘶——\"
郭嘉喉结滚动,凝视着那片神奇稻田,脊背陡然升起寒意。
这哪是什么救命粮田?
分明是悬在世族脖颈的利剑!
失去土地赋予的粮食霸权...
世家还有什么资本与林阳抗衡?
难怪他始终对世家私田不屑一顾!
这盘棋局早在他谋划之中——
待到这步杀招成型...
世族再无法通过土地制造任何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