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吱——!!!!!”
一阵极其刺耳、尖锐、持续时间长达数秒的、令人牙酸的摩擦噪音,瞬间撕裂了周围的寂静!同时,花盆沉重的底部在路面上留下了一道非常清晰、崭新的、无法忽视的白色刮擦拖痕,从原位置一直延伸到她最终放置的地点!
一队刚好在附近建筑内搜索的东区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噪音吸引,立刻循声而来,很快就看到了那道无比显眼的“施工痕迹”和那个明显被暴力移动过的花盆。
队员们围着这道痕迹,面面相觑,表情古怪。
“这…‘超视界拟态技术’…挪动障碍物还需要物理刮地皮的?”一名队员蹲下身,用手指摸了摸那新鲜的刮痕,沾了一手灰,“这摩擦力…这做功…能量守恒定律在这位‘节点’身上体现得挺实在啊?”
“看来…有的‘测试单元’风格比较…写实派和硬核。”队长忍着笑,做出了判断,“顺着拖痕反方向搜!施术者肯定刚离开不久,而且弄出这么大动静,消耗肯定不小,说不定正在附近喘气!”
他们果然很快就在路口拐角的一个报亭后面,找到了正背靠着墙壁、摘下帽子扇风、拿着水壶大口补水、脸色潮红喘着粗气的李大姐头。一次因为“施工”不注意“环保”和“降噪”而导致的意外“捕获”。
更令人捧腹的是一场“友军误伤”式的陷阱干扰。一个擅长设置简单声波陷阱(在特定压力感应地砖上触发一段录制好的、极其夸张和尴尬的狂笑声)的学生,和另一个能力是能微弱刺激周边植物短暂快速生长并缠绕触碰者的学生,由于缺乏统一协调,他们的陷阱作用范围意外地重叠了一小片区域。
结果,一位倒霉的东区队员在探索时,不幸同时踩中了双重陷阱的触发点——脚下的一块地砖猛地爆发出震耳欲聋、节奏癫狂的“哈哈哈哈!哇哈哈哈!”的噪音轰炸,而几乎同时,他旁边的一丛观赏竹的竹竿猛地如同活过来的触手般,簌簌作响地伸长,朝着他的脚踝和手臂缠绕过来!
然而,或许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能量场发生了不可预料的冲突干扰,或许是程序设计(如果植物有程序的话)出现了逻辑错乱。那狂笑声变得断断续续、音调扭曲怪异,时而尖锐如电锯,时而低沉如打嗝,像是被掐住脖子又突然松开的鸭子,完全失去了吓唬人的效果,反而显得滑稽可笑。而那些伸出来的竹枝和藤蔓,也只是软绵绵地、有气无力地在他腿上和胳膊上象征性地蹭了几下、缠绕了不到半秒,就仿佛突然失去了动力或者“兴趣”,无力地垂落下去,甚至还有点…“不好意思”地、慢吞吞地缩回了原处?
现场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和诡异的寂静。那个东区队员站在原地,低头看看脚下还在抽风般发出怪声的地砖,又看看旁边那丛“行为艺术”失败后假装无事发生的竹子,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吓迅速转变为极大的困惑,最终化为一种哭笑不得的荒谬感。
“这…算是系统冲突导致的功能紊乱?还是…陷阱也有累的时候,开始消极怠工了?”他对着闻声赶来的队友摊手,无奈地吐槽道。
东区的敏锐与顺势反击
东区的学生们以惊人的学习速度和日益增长的敏锐度,牢牢地抓住了这些稍纵即逝的、由对手疲劳和失误暴露出的宝贵“马脚”。他们不再像最初那样,看到任何异常现象要么惊慌失措地躲避,要么就热血上涌地猛冲上去,而是学会了冷静地驻足观察,像优秀的侦探分析现场线索一样,仔细剖析这些失误背后所暴露出的、关于西区能力极限和弱点的珍贵信息。
“幻象出现闪烁和扭曲,说明施术者精神力临近枯竭,其本体必然就在附近,且大概率处于无法移动或移动缓慢的虚弱状态!这是最佳捕获时机!”
“变身能力出现局部还原或失控,说明其维持时间有明确上限,且可能受到外界干扰影响!持续观察和施加压力可能迫使对方提前暴露!”
“物理痕迹和异常噪音是最直接的线索!直接指向行动路径和施术者刚刚所在的位置!顺藤摸瓜,成功率极高!”
“不同性质的陷阱或能力效果在近距离叠加时,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冲突或削弱效应!可以尝试主动诱发的策略进行试探和反制!”
他们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战术:集中注意力观察那些持续时间较长的幻象或静态变身,耐心等待其能量衰减时刻的来临;格外留意环境中任何不自然的痕迹、刮擦、碎屑分布以及异常的声源;甚至开始故意尝试同时触发多个不同类型的陷阱,测试是否能引发“系统冲突”从而降低其威胁或暴露其控制者位置。
凭借这种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科学的观察、推理和试探性反击,东区队伍的“捕获”效率开始显着提升。他们甚至通过跟踪一个因为能量不足而仓皇撤离、沿途留下了些许能量波动残留(被便携式探测器捕捉到)和匆忙脚印的幻象师,顺藤摸瓜,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工具房狭小通风管道里的、由三名西区学生共用的小型隐蔽点和物资补给点(藏着功能饮料和能量棒)。虽然对方及时察觉并借助复杂管道成功转移逃离,但遗落下的几个空饮料罐和一张画有潦草能力冷却时间表的纸条,成为了东区极其宝贵的“敌情研究资料”。
西区的学生们开始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东区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意识到,这些原本被视为“猎物”的探寻者们,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学习和适应这场超常规的游戏,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正在飞速进化。任何微小的失误、任何短暂的松懈、任何能量控制的瑕疵,都可能被迅速捕捉、放大,并转化为致命的破绽,导致宝贵的“减员”。这场看似荒诞的“超现实躲猫猫大赛”,正在变得越来越刺激,越来越艰难,也越来越…有意思了。双方在不断的失误与反击中,共同将这场较量推向了一个更加白热化、也更加考验智慧和韧性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