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她便就着灯火,翻阅云织搜罗来的那些艰深的农书、花谱,试图从中找到一丝能让那象征着他温暖回忆的树桩重现生机的可能。
可是……她越看越觉得灰心。
已经四年过去了,枯木逢春难如登天。
是夜,华灯初上,慈幼局内飘散着晚饭后残留的食物暖香。
她正看着书本出神,突然听到外面有小孩子喜悦的声音,便转过头去看向窗外。
孩子们刚温习完今日学的几个字,正聚在温暖的堂屋里玩着萧明玉教他们的简单游戏。
院门处传来些许动静,守在门口的凌风低声通传了一句,随即,一身靛蓝色常服、肩头带着夜露寒气的谢云归,提着一个不小的包袱走了进来。
“谢琛哥哥!”
孩子们眼睛一亮,纷纷放下手中的东西,欢呼着围了上去。他们似乎早已熟悉这位看似清冷、却从未对他们摆过架子的世子爷。
谢云归冷峻的眉眼在孩子们围上来时,几不可查地柔和了些许。
他蹲下身,将包袱放在地上打开,里面不是什么贵重玩意,而是些小巧的鲁班锁、九连环,一些质地柔软、适合孩童临摹的字帖,还有几包用油纸包好的、散发着甜香的麦芽糖和果脯。
“慢些,都有。”
萧明玉就站在他身后不远处,瞧着他耐心地将玩具和零嘴分发给每个孩子。
轮到虎头时,他还顺手帮他正了正戴歪了的小帽,他甚至记得小莲喜欢安静,特意将一本崭新的、带着插画的《千字文》递到她手中。
“谢谢哥哥。”
他看着小莲腼腆的笑意,也回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孩子们拿到礼物,个个喜笑颜开,堂屋内充满了快活的气氛。他站起身,目光不经意间掠过站在廊下阴影里的萧明玉。
而此刻,廊下那个一身粉白棉裙,只着一木钗的清丽佳人也正望着他。
烛光与月色交织,映照出谢云归适才蹲在地上时宽阔的肩背和那专注而温和的侧脸。
萧明玉突然想起这背上伤疤纵横,满是针眼的模样,想起梦里那张脸上红红的巴掌印,她握着手炉的双手猛地攥紧。
他此刻与孩子们自然亲近,不由得让她想起星罗描述的、他幼时在石榴树下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一股强烈的心酸猝不及防地涌上她的心头,鼻尖微微发酸。
她按捺不下情绪,干脆别过头去,不再看他。
谢云归自幼丧母又丧兄,在继母手下讨生活,可饶是这般孤寂的日子,也被“萧明玉”亲手摧毁至此。
而他,却依然在缝隙中,艰难地保存着这份对弱小的温柔。
谢云归直起身,看到微微弓腰背对着他的萧明玉,心头莫名一滞,一种陌生的、难以言喻的不自在感悄然蔓延。
他缓缓起身,走近廊下。
“殿下。”
听到呼唤,萧明玉心思一滞,也收敛了心神,缓缓转过身来,带着得体的笑意,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平和与客气:
“世子费心了,还特意来看他们。孩子们都很喜欢你。”
她的客气太过自然,反而让谢云归觉得有些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