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61章 吕公着出海

第61章 吕公着出海(2 / 2)

他目光扫过枢密使韩琦、文彦博,声音转沉:

“更者,枢密院库中,历年汰换之旧弓弩、甲胄、刀枪,堆积如山,朽坏日甚。高丽、倭国,皆重武备。若择其尚堪用者,作价抵资,充其预投之数。既清库藏,又得实利,何乐不为?”

“预投抵税,旧械作价!”八字如两道惊世骇俗的霹雳,狠狠劈在群臣心头!

枢密使韩琦(稚圭)清瘦的脸上血色尽褪,双眼瞪得滚圆,手中那柄刚刚捡起的白玉圭“啪嗒”一声再次坠落在地。

他嘴唇哆嗦着,却发不出一丝声音。心中咆哮:“以税赋抵扣诱外邦商贾出资?!以朝廷汰换军械作价抵资?!此岂非与商贾为市?!与蛮夷做交易?!体统何在?!国体何存?!”

然而,这满腔愤懑与斥责却被堵在喉咙。他死死盯着御座上那年轻却锐利如鹰隼的帝王,竟无法开口。因为他深知,新帝此议虽惊世骇俗,却并非全无道理,更非空谈!那“高丽虽臣辽,然心慕华风”的潜台词,他岂能不懂?!(史实:高丽表面臣服辽国,但文化经济高度依赖宋朝)这分明是利用高丽对大宋的文化经济依赖与辽国的离心来做文章!

此等手段,既踩在了士大夫“重义轻利”、“耻与蛮夷市”的道德底线上,却又精准地卡在一个“务实可行且未公然挑战辽国颜面”的微妙位置!让他这三朝老臣想骂却喷不出口,憋得满脸通红!

参知政事曾公亮袖中双手急颤,都他右手的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心中飞速盘算着“预投抵税”、“旧械作价”的可行性与风险。作为精于算计的财政老手,他本能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条解决钱粮困境的“捷径”。

但这“捷径”却充满了士大夫所不齿的“铜臭”与“市侩”。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竟无法从财政角度找出有力的驳斥,只能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

枢密使文彦博双手紧握笏板,指节发白!“汰换军械作价抵资?!”这简直是对枢密院的亵渎!军国重器,岂能如同商货般议价交易?!然他同样无法开口!因为那些堆积如山的朽坏军械确实是沉重的负担!若能变废为宝换得筑港之资,从冰冷的实务角度看,似乎也并非不可接受?这种矛盾的念头让他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河北东路转运使张焘、高阳关路都部署李复圭更是目瞪口呆。他们久在地方实务,深知钱粮筹措之难!新帝此议虽惊世骇俗,却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们思维的桎梏!原来钱可以这样“借”!这样“换”!这种赤裸裸的务实与变通,让他们在震惊之余,竟隐隐生出一丝荒谬的佩服!

就在这死寂与无声的惊涛骇浪中,赵顼深邃的目光缓缓转向一直沉静立于末位的翰林学士承旨吕公着(晦叔),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托付:

“吕卿!”

“尔器识深靖,持身清正,通晓经义,明悉邦交。”

“朕欲遣卿为国信使!持节出使高丽!倭国!”

“宣朕意!示海州开港之利!商预投抵税、旧械作价之策!探其意向!定邦交之基!”

“副使……”他微微一顿,“着礼宾副使徐兢(史实人物)、鸿胪寺丞杨景略(史实人物)随行!”

“持节出使高丽、倭国!”八字如一道新的惊雷,狠狠劈在吕公着心头!他沉静的面容瞬间凝固,清澈的眼眸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愕与深深的震撼!

他万万没有想到,新帝竟会将如此重大且充满争议的外交使命交托于他!这绝非寻常的宣慰册封,而是要去与外邦商谈那惊世骇俗的“预投抵税”、“旧械作价”!这是何等重担!何等挑战!何等信任!

殿内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吕公着身上!韩琦眼中带着复杂的忧虑,曾公亮、文彦博则是审视与探究,张焘、李复圭则是纯粹的震惊!

吕公着的身体地微微一震!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那双沉静的眼眸深处闪过无数复杂的光芒:有对使命艰巨的凝重,有对新帝大胆设想的震撼,更有一种被赋予重任的沉重与责任!

他缓缓抬起眼睑,目光清澈而坚定,迎向御座上那双深邃如渊的目光,口角微启,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臣吕公着……”

“领旨!”

“愿持节出使!宣陛下德意!探海通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