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讲了皇甫锦棠到陇县,召集百姓共同修建城墙城门,新建的城墙阻挡了一次异族的侵犯。
又号召百姓囤粮囤柴火囤物资抵抗极寒天气,寒冬之际带领村民去深山打猎获取物资。
又将文武百官捐献的物资和银钱,为西北军提供了一批粮食和御寒的物资、药材,言语之间都是对文武百官的感激和赞扬,皇甫锦棠将好化说尽,将对边关的贡献和建造归功于整个朝廷和文武百官的付出和支持。
那些宦海沉浮半生的大臣们此刻也好似自己跟着皇甫锦棠的描述亲身经历了一遍,心中时不时冒出的与有荣焉是什么情况!
老皇帝也沉浸在燕一的描述中,仿佛看见了官民一心的盛况。
前半部分是总结,后半部分是这一年的计划。
只不过这个计划,皇甫锦棠本不想说的,她主打一个苟在西北边关猥琐发育,可是她的那些计划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她得借用西北军,若是不提前向朝廷交代清楚,到时候又是被文武百官攻讦的下场。
众人听到皇甫锦棠打算在陇县修一条护城河,还准备修路,改善西北恶劣的生活条件,第一反应不是感动和赞同,而是觉得年轻人干成了一件事,就心比天高,什么都想试试。
那就试试,试试就逝世,谁知道一个皇室贵胄能不能有那毅力。
“我家主子用物资跟战王做了一些交换。”
听见皇甫锦棠又做交换,众人心中一激灵,赶紧收敛心神,竖起耳朵认真听了起来。
“我们主子的那些事情需要很大的人力,陇县的老百姓还要耕地种田,压根无法长期挖渠开河,我家主子跟战王借一些士兵帮助挖河道,让我替她向朝廷报备。”
大家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他们就知道是这样,皇甫锦棠是报备,不是征求同意。
让皇甫锦棠先征求同意再开干,他们还觉得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众爱卿如何看?”这件事情老皇帝昨晚就从逍遥王那儿得知了,深思一番,他也是同意的,若是能大楚变得更好,他很支持,但是为了堵住朝廷上下的嘴,他还得象征性的问一下朝臣的意见。
“陛下,战王也同意此举吗?”户部尚书忍不住问道。
“战王也传信给朕了,这件事战王同意。”
老皇帝的意思是这件事双方已经在他这儿过了明路了。
不管其他人如何想,户部尚书是最高兴的人,皇甫锦棠跟战北辰交易,是皇甫锦棠为西北军提供物资,那今年的军饷又可以往后推了,他何乐而不为呢。
“逍遥王世子是为了西北边关的老百姓,其心可鉴,老臣支持世子的决策。”户部尚书义正言辞的说道。
众人:若不是知道你为了西北军的军饷焦头烂额,我们就信了你的鬼话。
“臣附议。”
“臣附议。”
其他朝臣也附议,反正不管西北怎么变化都影响不到他们,就连擅自跟异族交易都被高高掀起轻轻放下了,他们何必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去做那个恶人呢。
“好,燕一,朝廷同意了你家主子的提议,还有,以后有什么事无法及时禀告朝廷的,朕准你家主子便宜行事。”
“退朝。”
老皇帝没有给朝臣反对的机会,说完直接退朝走了,留下众人面面相觑,这给的权利也太大了吧,不过好在只是在贫瘠的西北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