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宋而言,和议用经济代价换取了西部边境近二十年的相对和平,使国家能从长期的战争消耗中喘息。
然而,“岁赐”成为国家财政的持续负担,且这种以金钱换和平的模式,
与之前对辽的“澶渊之盟”一起,深刻影响了北宋的对外政策,也加重了财政压力。
而对西夏而言,李元昊通过和议获得了巨大的实际经济利益和合法的统治地位,是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胜利。
然而,西夏对宋朝的经济依赖也由此加深,双方关系的波动也常常直接影响西夏国内的稳定。
可以说,庆历和议在当时对和议的双方都有好处,但同时又分别给宋夏双方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而英国公就这样为了保护和议使团,一直在宋夏边境待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也见识到了西夏骑兵的强大,
也是如此,他才会焦虑于该用什么策略对付这二十万西夏兵,出征前更是三天两头找千阙开会商量对策,简直烦死了!
而率军来到边境的英国公,答应了千阙的提议,派他率领三万骑兵,奇袭西夏腹地之后,
在他的一番试探下,这才得知了陈兵边境的这二十万西夏兵,并没有当初让他胆寒的党项铁骑,而是基本上都是些汉人士兵,
这就让英国公放心了下来,随后,他又在连番的试探下,也感觉出来对面的主帅,并没有大战的欲望,
因此,双方人马心照不宣地对峙了起来,打胜仗英国公不敢打包票,但若只是对峙的话,他就不担心了,
多亏了宁远侯给大宋打下了交趾这个大粮仓,如今大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粮草,
虽然,如今孤军深入西夏腹地的宁远侯仍旧还没有传过来消息,但英国公已然不再担心西夏的问题了,
反正对峙到最后,要么就是西夏方面坚持不住,草草退兵,要么就是我方先坚持不住,朝廷派来使团进行和议这两个结果,
对于英国公来说,当然是前者更好了,不过后者的结果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只要不让他吃败仗就好,
而且,对于他来说,还有一个结果,就是宁远侯能在西夏腹地有所作为,
到时候,他再和宁远侯进行配合,来一个前后夹击,把这二十万西夏兵给包圆了,那他英国公真的就能青史留名了啊。
英国公一边在脑海里展开美好的畅想,一边继续喝着手中的茶水,啊,惬意啊~
他的眉眼间漾开几分难得的松弛,全然沉浸在这份难得的惬意之中。
谁知这份宁静转瞬即逝,帅帐那厚重的布帘被人猛地掀开,一股裹挟着风沙的粗气扑面而来。
英国公眉头微蹙,抬眼望去,只见负责大营外围警戒的偏将李虎掀帘而入,
此人素来沉稳,此刻却满脸急色,战袍上还沾着草屑与尘土,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
李虎刚站稳脚跟,便“噗通”一声单膝跪地,急促地喘着粗气,双手抱拳朝英国公行道礼,
“大、大帅!属下有紧急军情禀报!”
英国公放下茶杯,神色瞬间凝重起来,沉声道,
“但说无妨。”
“方才西夏军营突然遣人前来,说是有要事求见大帅!”
李虎咽了口唾沫,语速飞快,
“那使者就在帐外候着,不像是寻常信使。属下不敢擅专,特来请示大帅,是否要传他进来?”
“西夏使者?”
英国公闻言,眉头拧得更紧,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他与西夏大军在边境对峙不足两月,双方互有试探,却也未爆发大规模激战,
此刻西夏突然派使者前来,所求何事?是缓兵之计,还是另有图谋?西夏此番举动实在蹊跷。
随后,他轻轻一挥手,让一旁的侍女退下后,对面前的李虎说道,
“让他进来吧。”
“是,大帅。”
李虎应声起身,转身快步出帐,片刻后便领着一人折返。
来人约莫三十上下,虽面带风尘,却身姿挺拔,神色从容。
他刚踏入帐中,便感受到英国公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却丝毫不显慌乱,反而躬身行了一礼,动作标准,语气恭敬,
“西夏使臣杨过安,见过英国公大人。”
英国公微微颔首,示意他起身,
“肖荣派你前来,所为何事?”
杨过安直起身,目光坦然迎上英国公的审视,缓缓说道,
“回大人,我家肖帅特遣属下前来,恳请大人明日辰时,前往两军阵前的望仙亭一叙,共商两国和议之事。”
听完这杨过安的话,英国公本能地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这不对啊,这不是才对峙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吗?
西夏居然这么着急和谈,难道他们国内发生了什么变故?难道宁远侯真的做出了什么大事儿吗?
无数念头在脑海中飞速闪过,英国公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眼神愈发深邃。
他盯着杨过安看了半晌,见对方神色坦荡,不似作伪,便缓缓开口,
“好,明日辰时,本帅会准时赴约。”
英国公虽然满是疑惑,但还是答应了明天的会见,虽然不知道对面打的什么主意,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等明日相见,就知道那肖荣要干什么了。
而这杨过安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留下了明日的约见地址后,便连忙告辞,返回西夏军营复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