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闭关的静室石门,缓缓合拢,隔绝了内外。
门外,周小七挺直了腰杆,原本还带着一丝少年气的脸庞,在这一刻写满了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坚毅。
先生将偌大一个邵清县,将这刚刚建立的新秩序,交到了他们手上。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目光扫过同样神情肃穆的周胜、周全等人。
“传先生令,各堂归位,即刻开始理事!”
“是,七哥!”
……
原陈家大宅,如今已被彻底改造,前院成了各堂口联合办公之地。
其中,悬挂着“赏功堂”牌匾的偏厅最为热闹。
周锦萱一身干练的短衫,长发束在脑后,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几名识字的学堂弟子,整理着堆积如山的卷宗。
“所有人员的初始衔级,已根据先生闭关前的评定核算完毕。”
她的声音清脆而有力,传遍了整个偏厅。
李铁山、姜婉儿、陈默等玩家,连同周小虎、周平这些周家庄的核心弟子,都汇聚于此。
“今日,赏功堂将首次发放月俸。”
周锦萱拿起一本账册,朗声道:“薪俸以功劳点结算,每月一日发放。具体数额,与诸位的衔级挂钩。”
她顿了顿,看向玩家群体:“诸位的功劳点,会直接计入你们的贡献值中,可随时查阅。”
话音刚落,陈默等人便下意识地沟通了接引灵光。
【贡献值+36】
一行清晰的提示,浮现在陈默的意识之中。
“卧槽,36点?这么高!”姜婉儿有些惊讶地低呼。
她现在是二级衔,按照薪俸体系的公式,30乘以1.2,正好是36点。
“这不就是挂机福利吗?G也太大方了吧!”陈默在心里嘀咕,脸上却不动声色。
他旁边的李铁山,同样是二级衔,也收到了36点贡献值。他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并未多言,但眼神中的振奋却难以掩饰。
而另一边,周小虎和周悦儿作为三级衔,领到的则是43.2点,四舍五入后记43点功劳。
周老实身为唯一的四级衔,更是领到了51.8点,记52点功劳。
当负责记账的弟子用炭笔将数字写在周老实名下的账簿上时,这位憨厚的汉子激动得满脸通红。
“这……俺啥也没干,就发这么多?”
周锦萱微笑着解释:“老实叔,这是先生定下的规矩,是您应得的。有功必赏,有劳必得,这便是新秩序的根本。”
功劳点、贡献值,这些实打实的奖励,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修炼需要资源,资源需要功劳兑换。如今,只要身在体系之内,每月便有固定收入,这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明确的上升通道。
一时间,整个赏功堂内,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并非所有堂口都像赏功堂这般顺利。
县城东郊,一条规划中的主干道工地上,愁云惨淡。
周全和周顺,这两个分别执掌“鲁班堂”和“墨瞿堂”的汉子,正蹲在地上,对着一堆烂泥唉声叹气。
“不行,这路基还是不对。”周全抓起一把湿土,用力一捏,水就从指缝里渗了出来,“土太松了,这么修下去,一场大雨就全完了。”
周顺也是一脸愁容:“还有清泉河那边的水渠,我们想引水灌溉,可地势高低不平,老法子根本算不准,挖了半天,水倒灌了回来。”
他们手下虽然有数百名以工代赈的流民,干劲十足,但技术上的瓶颈,却让两位新晋的堂主束手无策。
他们是好木匠,好石匠,却不是工程师。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个略显瘦弱的身影走了过来。
“周全叔,周顺叔,或许,我有个法子。”
来人正是陈默。
他这几天一直在工地上转悠,早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哦?陈默小哥,你有什么高见?”周全抬起头,眼睛里带着一丝怀疑。
陈默也不废话,直接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路基不稳,是因为没有把水排出去,我们可以先挖排水沟,再用碎石、沙子和黏土分层夯实,这叫‘级配’。”
他又画了一个奇怪的三角形木架,顶端挂着一条垂线。
“至于测量地势,可以做这个,叫‘水平仪’。只要保证这条线对准去,就能精确算出两地的高度差。”
陈默一边画,一边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着等高线、坡度、水力梯度这些基础的工程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