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颖笑弯了眼睛,抬手轻轻推了推身旁的蒋枣枣,说道:“陈姨,这可不能怪我,得怪她呀。中间跑去生娃、养娃,忙得连老店的影子都不见了。”
“枣枣啊,你都有娃了?”
陈姨惊讶地睁大眼,上下打量着蒋枣枣。
“真是看不出来!跟你头一回来我这儿的时候比起来,简直还是个模样没变的小姑娘嘛。”
蒋枣枣抿嘴一笑。
“陈姨,您还记得我第一次来这儿的样子呀?那时候我都紧张得不敢点菜。”
陈姨眯着眼。
“哪能不记得!那天你还穿着高中校服,拉着郭颖进来,说是用第一笔稿费请她吃饭。要不是你们俩当年仗义出手,帮了我和老吴一把,这火锅店早就撑不下去,关门大吉了。”
她语气里满是感慨。
“这几年你们一直没再来,我和老吴心里可惦记得紧。时不时就念叨,生怕你们出了什么事,或是不顺心。如今亲眼看见你们平平安安地坐在这儿,才算把这块心病放下了。”
蒋枣枣听了,心头微微一暖。
那时她刚在一本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人生第一篇小说,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正式稿费。
她特意选了这家离学校远、位置偏僻却味道地道的老火锅店,请郭颖来庆祝。
当时店里冷冷清清,只有两桌客人。
墙上贴着泛黄的海报,锅底翻滚着红油,香气四溢。
两人一开始还怀疑是不是口味不佳。
结果才吃了一口,就纷纷瞪大了眼睛。
“这么正宗的味道,食材还这么新鲜!”
郭颖夹起一片毛肚啧啧称赞。
“怎么生意这么惨淡?”
蒋枣枣在一旁也忍不住问:“陈姨,您这手艺明明一流,为啥还差点开不下去啊?”
陈姨一边涮着肉,一边无奈地叹了口气。
“唉,位置太偏了,附近又没什么写字楼或商场引流。我们老两口也不会搞什么宣传推广,朋友圈都不会发,只能靠几个老主顾撑着。可人越走越少,房租又年年涨,实在是难呐。”
听她这么说,蒋枣枣和郭颖对视一眼,心里都不是滋味。
一个念头在蒋枣枣脑海中闪现。
当晚回到家,她便在正在连载的小说中,悄悄加入了一家名为“陈姨老火锅”的场景描写。
小说上线后,读者反响热烈。
不少人被这段描写打动,专程循着线索找上门来打卡。
短短半个月,原本门庭冷落的小店突然排起了长队。
甚至有美食博主主动联系陈姨做探店视频,口碑一传十、十传百。
从此,这家藏在街角的老火锅店活了过来。
正说着这些往事,店里后堂走出一位头发微白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一个老旧的黑色遥控器,笑着走过来。
“你看你,又把这个宝贝落下了吧?电视开着没人看,电费不要钱啊?”
陈姨一拍脑门,发出清脆的一声响。
“瞧我这记性!老糊涂了!”
她转头对两个女孩笑道:“你们俩以前最爱边吃火锅边追综艺,每次来了都要我把电视打开,调到卫视台。”
蒋枣枣摆摆手,笑着说:“不用了陈姨,我们现在都刷短视频,谁还看电视啊。”
话音未落,电视屏幕“啪”地一声亮了起来。
雪花闪了几秒,画面清晰,正播放着晚间财经新闻。
镜头切换,显出股市大盘走势图,红色数字剧烈跳动。
紧接着,主持人严肃播报。
“受突发消息影响,楚氏集团股价今日开盘即遭遇重挫,截至发稿前已封死跌停板,市值单日蒸发近三十亿元……”
陈姨见状,伸手就要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