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入京(1 / 2)

入京那日,天光微灰,城门外排着长长的队。

孟鸢坐在车里,看着城墙一寸寸逼近,心里没什么波澜,却有一丝不安。

这座城,比她想的更大。

到处是人——挑担的、叫卖的、写字的、吵架的,空气里混着香料味、灰尘味、烤饼味。

她忽然觉得,这味道,也挺像人间。

“嫂嫂,看那边。”

周临安掀起车帘,指向城门口一条繁华街道。

“那里是宣德坊,卖吃的最多。”

孟鸢笑了一下:“那正好。”

进城后,她先在南城租了个小院。

两间屋,一口灶,一口破锅。

柳氏看了直摇头:“京里的银子也太要命了,这么小的地方还要十两一个月。”

孟鸢笑:“小点好,收拾方便。”

院子不大,但能晒太阳,有井有树。

孟鸢扫了一遍地,打水擦桌子,干得利落。

到傍晚,屋子里终于有了点家的味道。

她从布袋里掏出那块从宁州带回来的牌匾——

【美馔坊】。

字有些旧了,但金漆还在。

柳氏小声道:“这块牌子真要再挂?”

“挂。”孟鸢的语气笃定,“不管在哪儿,我做的吃食就叫这个名。”

说完,她抬头笑:“宁州是起点,京城,也能是。”

第二天一早,她带着玉明去宣德坊转。

街上热闹得很。

到处是香味——有人卖糖葫芦,有人炸丸子,还有人在街口支了个大锅煮豆腐脑。

“嫂嫂,这里比清水镇还吵。”

孟鸢笑着点头,眼神却落在街角一个空地上。

那里靠着水井,背后是墙,不远处是衙门的路口。

来往人多,却不堵。

“就这儿。”

“嫂嫂?”

“明日开锅。”

玉明惊得嘴都张大了:“咱们……还要摆摊?京城能让人随便摆吗?”

孟鸢神情平淡:“能做吃的,就能摆。先试三天,能留住客,再谈租铺。”

她心里盘得明白——

她不是京城贵人,也不认识谁。要立足,得先把锅炒热。

第三日清晨,天还没亮,孟鸢已经起了。

她穿上旧布衣,挽起袖子,把锅架在新买的木架上。

火光亮起,油香渐出。

“嫂嫂,这油真香。”玉明捧着篮子,眼睛都亮了。

孟鸢笑着调火:“这锅,得让京里的人闻到才行。”

热油翻滚,她先下了一盘炸鸡柳,又炸了几个包子,最后烤了蜜酥饼。

香气顺着风飘出去。

没一会儿,路边的挑夫就停下脚。

“姑娘,这香味是你炒的?”

“是。”孟鸢抬头笑,动作利落,“炸鸡、鸡柳、蜜酥饼,刚出锅。”

“多少钱?”

“鸡腿二十文,鸡柳十文,蜜酥饼八文。”

“给我都来一个!”

人越聚越多,不一会儿,小摊前就排起了队。

“姑娘这手艺真不一般,这味道……比官府酒楼还香!”

孟鸢没多话,只笑着一一收钱、装袋。

到了晌午,第一锅卖光。

孟鸢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空篮子,忍不住笑。

“嫂嫂,这京城人嘴可真挑,你这卖得比在镇上还快。”玉明一边数钱一边感叹。

“挑嘴就好。”孟鸢轻声道,“挑嘴,才识味。”

柳氏笑着递上水:“鸢儿,咱们又起头了。”

孟鸢接过水,喝了一口,抬头望天,阳光正好。

“娘,这回不止要养家。”她语气轻,却带着股稳劲,“还要立足。”

她知道,这一锅油香,才刚刚飘起来。

夜里,小院灯火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