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方案效率最高,但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可能导致防线暴露。
“若下次敌人不止九人呢?”南岭一位老阵法师开口,声音通过阵法传遍全场,“若是百人规模,甚至千人压境?”
“那就不能只靠一处伏击。”西漠代表接话,“必须让各区域都能独立响应,又能即时联动。”
“所以需要统一调度模型。”北矿匠师盯着推演图,“现在的通讯延迟太高,等消息传到中枢,战机早过了。”
讨论持续升温。有人提出建立轮值监察制度,有人建议在关键节点部署自动预警桩。争论不断,但方向一致——不能再各自为战。
路明静静听着,没有打断。他知道,这种争执本身就是团结的开始。
直到日影西斜,第一轮联席推演结束。十人陆续退出连接,脸上都带着疲惫,眼神却亮着。有人当场写下改进意见,直接刻在玉简上交予监察台;有人主动提出带回两套方案回本部测试。
“此阵列为常设机制。”路明宣布,“每月一次联合推演,每季更新应对模板。所有成果归档于共通数据库,各势力可按权限调阅。”
没有人反对。
夜幕降临前,西漠传来最终答复:同意开放部分灵材调配记录,并派两名匠师参与下月的技术研习会。北矿追加一条提议——愿提供五座备用导能桩,支援南岭尚未修复的村落。
路明将这些信息一一录入系统,标记为“协力建设首期成果”。
他依旧坐在监察台深处,掌心未离阵盘。灵识仍维持着微弱连接,监测着共智阵的运行状态。广场早已清空,高台上的投影镜也已关闭,唯有中枢大殿的灯火彻夜不熄。
就在此时,掌心的玉符忽然发烫。
他低头看去,是地脉图谱边缘的一处波动。极其微弱,几乎难以察觉,但节奏异常规律,每隔十二息便出现一次,像是某种信号在试探性传输。它不在任何已知的能量运行轨迹上,也不属于当前任一已登记的节点。
路明眉头轻蹙,指尖滑动图谱,放大那片区域。
波动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