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 第509章 办法实施遇阻力

第509章 办法实施遇阻力(1 / 2)

月光从崖台边缘滑过玉匣表面,映出一道微颤的光痕。那道青光符令已沉入玉符深处,静待激活。路明睁开眼,指尖轻触符心,神识沿灵脉流转,将封存的《共治倡议书》分解为三道传讯流。他没有迟疑,直接催动中枢权限,向三大势力区域同步推送。

第一道讯息破空而去,直抵北境宗门联盟的主阵眼;第二道沉入南部匠盟的联络枢纽;第三道则落向东陆药谷的技术共议堂。整个过程不过数息,却意味着方案正式脱离构想阶段,踏入现实博弈的疆域。

几乎在同一刻,玉符反馈界面开始跳动。北境方向率先出现异常频段——一道加密通讯在传讯落地后三十息内被反复调阅,并迅速接入一个封闭议事频道。紧随其后,南部匠盟的回应通道虽保持静默,但其外围监察节点的灵力波动频率明显升高,显示出内部紧急聚议的迹象。

路明不动声色,将中立情报网的监听层级提升至二级,实时捕获各势力首脑层的初步反应。他并不期待立即支持,但警惕着任何形式的联合抵制苗头。果然,不到半炷香时间,一条摘要传回:北境七大宗门已在密会中达成共识,认定跨域资源调配委员会“逾越自治边界”,主张拒签草案。

与此同时,南部匠盟的一名代表通过私密信道传出一句话:“调解机制若成摆设,反倒成了压慢创新的枷锁。”这句话未公开,却被情报网截获并标记为高风险言论。它透露出一种隐忧——新兴势力并非反对改革,而是怀疑新制度能否真正公正运行。

路明收回神识,取出一份早已备好的附录简报。这份文件整理了过去三年中,因资源整合而避免崩塌的五起重大危机案例,涵盖北境寒脉断流、东陆丹材短缺、西荒冶炼炉暴走等事件。每一例都曾让传统势力受益,且有原始备案可查。他将简报附加进新一轮推送,定向发送至北境各宗门核心决策层,并在文末加了一句:“今日所设,并非削权之刃,而是防溃之堤。”

随后,他启动中枢传音系统,向全境发布一则公开声明。声音平稳,无激昂也无压迫:“规则非为束缚谁,而是为了让所有人走得更远。若怕被管,便不该参与共建;若还想同行,就得接受共治。”

话音落下,北境的密议频率短暂中断。显然,这番表态切中了某些人的顾虑——若公然反对,等于承认自己不愿承担共同责任。但阻力并未消散。半个时辰后,北境某大宗门长老在一次公开讲法中提及:“祖地矿脉,世代由我族镇守,何时轮到外人指手画脚?”言语虽未点名,但矛头清晰。

更棘手的是南部匠盟的态度。他们未发声抵制,也未表示支持,仅要求“进一步说明仲裁小组的遴选逻辑”。这看似合理的请求,实则是拖延姿态。路明清楚,一旦陷入无休止的程序讨论,倡议书便会失去ontu。

他当即下令,开放仲裁小组初选名单及轮值机制全貌。五名成员均为中立阵师,过往无派系隶属记录,且每人任期不得超过两季。同时允许各方在四十八个时辰内提出替换建议,只要能提供三位以上技术团体联署推荐,便可启动替补程序。

这一举动稍稍缓解了质疑声浪。然而,仍有一股暗流在涌动。情报网捕捉到一段未加密的对话片段:一名匠盟高层低语,“他现在让步容易,等架子搭起来,谁还能改?”这句话像一根细针,刺入整个推行进程的软肋——信任缺失。

路明沉默良久,取来一张空白玉笺,以指为笔,凝灵成墨,写下一封私函。收信方是所有新兴势力的技术领袖,措辞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以“同行者”口吻陈述:

“我们不怕制度有漏洞,只怕连修补的勇气都没有。这一次,不是我给你们定规矩,是我们一起决定能不能继续往前走。若你们觉得哪一步不稳,尽可站出来指正。但请别转身离开。”

信成之后,他未加封印,任其自然流转至各接收端。不强制阅读,不限定回复,只作诚意投石。

夜风渐强,吹得衣袍猎猎作响。玉匣仍在膝前,玉符界面不断刷新各地反馈。北境的抵制声依旧存在,但已有两个中小宗门私下询问加入委员会的具体流程;南部匠盟虽整体观望,但个别工造坊已开始自查项目合规性,以防日后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