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凡人寻道 > 第22章 秋之容平·收获悟刚柔

第22章 秋之容平·收获悟刚柔(1 / 2)

当最后一抹夏日的燥热被一场透彻的夜雨洗去,隐谷便悄然换上了秋的容颜。秋风送爽,带着山间松涛与成熟草木的清冽气息,拂过面颊,沁人心脾,也悄然卷走几片早凋的梧桐叶。天空变得异常高远,云淡如絮,悠然舒卷于蔚蓝的画布之上,仿佛连时光的脚步都在这份澄澈中放缓了许多。山谷里,是一片丰饶到近乎奢侈的景象:稻谷褪去了青涩,染上饱满而沉实的金黄,沉甸甸地垂着头,在风中掀起层层叠叠的、沙沙作响的波浪;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挂满枝头,枣树、栗树也奉献出累累果实,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特有的甜香与稻谷干燥温暖的芬芳,混合成一种令人心安魂定的、属于收获的满足的喜悦。

然而,在这片丰盈与静美之下,一丝属于秋的肃杀之气也随着渐凉的夜风、日益稀疏的蝉鸣和悄然飘零的落叶,悄然弥漫开来。秋日,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收敛、蕴藏乃至凋零的开始。李寻的武道修行,也随之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夏日纯粹侧重于砺心练耐力,转向了对“刚柔”、“收放”这些更深层武学道理的深入体会,这既是对夏日所巩固的根基的运用,也是顺应四季流转的必然。

赵铁匠的锻炉旁,火焰依旧炽热地跃动,但似乎少了几分夏日的酷烈逼人,多了几分秋日的沉静与专注。他看着李寻,目光中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小子,夏日打熬的筋骨气力,是‘刚’的基础,是弓身的木材。如今秋日,万物容平,由盛转衰,正是体会‘柔’与‘收’的时机,好比给弓弦调音,过刚易折,过柔无力。”他开始了实战技法的传授。

首先传授的是“擒拿手”。这套技法基于对人体关节、经络、穴位的精准认知,讲究的是分筋错骨,制敌机先,核心在于一个“巧”字与一个“准”字。赵铁匠演示时,那双布满老茧、坚硬如铁的大手看似笨拙迟缓,实则如同铁钳,却又灵巧异常,仿佛生着眼睛。他让李寻全力攻来,只见他身形微侧,手腕一翻,指尖如电,一搭一扣之间,便精准无比地扣住了李寻手腕的关节薄弱处与附近要穴,微微发力,李寻顿时觉得半身酸麻,气血为之一滞,所有后续变化都被锁死,任他全力挣扎却如同蚍蜉撼树,动弹不得。

“感觉到了吗?”赵铁匠缓缓松开手,声音沉稳如故,“刚在他力,柔在我身。不要与他蛮力对抗,要顺势而为,察其劲力方向,寻其关节空隙,引其力而破其势,这方为擒拿之要义。”他仔细拆解着每一个招式的发力角度和时机,“记住,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虚实相生,乱其节拍,方能于电光石火间一击奏效。”

李寻恍然,这擒拿手中蕴含的,不仅是克敌制胜的技巧,更是对力量流转、人体结构乃至心理预判的深刻理解,是一种以弱胜强、以巧破力的智慧,将“刚柔”之道运用到了极致。

而在孙婆婆那间总是飘散着淡淡草药清香的屋子里,学习的内容也与季节相应,并增添了新的趣味。秋日燥邪当令,孙婆婆便重点教授李寻润肺滋阴的方剂,如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等,仔细讲解如何根据不同的燥象(温燥、凉燥)以及患者体质,精细地调整用药君臣佐使。

更让李寻全神贯注的是,孙婆婆开始系统地讲解《青囊回春》中关于外科创伤救治的精要。她取出一个鹿皮卷,展开后里面是各式各样形态奇特、闪着寒光的刀具、金针、羊肠线,然后详细讲解止血、正骨、清创、缝合等技术的要领、时机与禁忌。

“秋主收杀,兵戈之气亦盛。”孙婆婆神色郑重,语气深沉,“无论是山林行走与猛兽毒虫遭遇,还是日后……难免遇到各种损伤。习武之人,手持利器,更不可不知疗伤之法。这不仅是救他人于危难,很多时候也是自救保命之本。”

李寻认真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在孙婆婆的指导下,尝试用自己日益精湛、蕴含生机的中和内力辅助疗伤。他惊讶地发现,当他将那股温和而蓬勃的内气,小心翼翼地引导至模拟的伤口或瘀肿处时,局部气血运行明显加快,微循环得到改善,那种微弱的、却切实存在的促进生长与修复的力量,仿佛能激活人体自身的潜能,对伤口愈合、消肿散瘀有奇效。这让他对自身力量的应用,打开了又一扇充满希望的新大门。

这日,孙婆婆正在耐心讲解如何炮制一批新采的、用于配制金疮药的止血草药,小花俏生生的走到了旁边,十三岁的小花总是一副恬淡懂事的模样。

“婆婆,李寻哥哥,你们又在制药吗?”小花眨着认真的眼睛,声音清脆。

孙婆婆慈祥地笑道:“小花来了,是的呢,今天在教小寻制药呢。”

小花凑近看了看,随即又静静地说:“婆婆,我也一起吧!”说完就开始动起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