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袁绍与幽州涿郡接壤,其兵锋所指正是公孙瓒旧部盘踞的广阳郡。
涿郡东北屏障即是广阳,袁绍必先取涿郡,再图广阳。
在袁绍盘算中,公孙瓒既殁,其旧部辖境必生内乱,只需攻克广阳,余下诸郡便可徐徐图之,届时势力必将暴涨。
然则袁绍千虑一失,未料幽州半壁早属刘玄疆土。他虽算准洛阳刘玄无力北上,却不知陈宫坐镇的辽西诸郡早已厉兵秣马。
袁绍帐中谋士虽虑及辽西军马可能介入,却对刘玄发迹的玄菟故地一无所知。
自刘玄定鼎洛阳,玄菟便成闭塞之地,百姓只进不出,军中士卒皆经水晶秘法锤炼,对天子死忠不贰。
这些受命于陈宫的将士,探子休想从其口中探得半分虚实。袁绍谋士不知玄菟虚实本在情理之中,只是他们不曾细想——坐拥半州疆域,刘玄岂会缺少精兵强将?
幽州战局风云变幻,刘玄麾下兵力虚实难测。当初迎战十八路诸侯时,黑湮军规模已达十万之众,加之收编的西凉旧部,洛阳守军必包含辽西精锐。
探马来初现:
袁绍谋士洞若观火,明悉辽西守备空虚。然吞并幽州已成定局——公孙瓒既殁,冀州粮草丰盈,面对疆域倍增的**,纵有隐忧亦难阻征伐之势。谋臣仅作风险提示,袁绍自当充耳不闻。
铁骑受阻:
赵云、张飞率白马义从疾驰两日抵广阳郡,却见幽州城门紧闭。城头箭雨相迎,张飞怒发冲冠。十万赤血军救危纾难,反遭敌视相待。杀意沸腾之际,张飞竟勒马转向,引军直驱涿郡——这黑脸将军暴烈外表下,藏着分毫不差的战局判断。
战场之上若不动脑,无异于自寻死路。张飞放弃攻打幽州都城的根本原因,正是源于陈宫先前送来的书信。
陈宫在信中早已预见,张飞很可能难以攻入幽州都城。他劝诫张飞切勿冲动行事,当以抵御袁绍为首要之务。只要能将袁绍逼出涿郡,后续生杀大权便全权交由张飞决断——不论是公孙瓒旧部中的何人,张飞皆可自行处置。
这一切都因公孙瓒生前不配为人,死后其残余势力又不肯齐心协力对抗袁绍。外敌刀锋已架在颈上,这些人却仍在争权夺利。表面固守疆土,实则为满足私欲。加之公孙瓒麾下本无能人,落得如此境地倒也合乎常理。
幽州都城闭门不出的关键,在于公孙续听信了关靖所谓的\"救命良策\"。当白马义从将公孙瓒死讯传回都城时,众将第一反应并非调兵驰援涿郡,而是忙着攀附关系,推举公孙续子承父业继任幽州牧,指望日后能加官晋爵。
公孙续继位后本欲调兵抵抗袁绍,却遭众将反对。袁绍坐拥冀州精兵粮草,连最骁勇的公孙瓒都命丧其手,此时出兵无异送死。众将主张固守城池,等待辽西郡援军更为稳妥。
关靖献策时也认定己方难以抵挡袁绍。各郡大军集结需要时日,往返传令又需耗费数日。守住都城尚有可能,但要主动出击与袁绍正面交锋,时机已然来不及。况且白马义从能否搬来救兵尚未可知——毕竟公孙瓒临终前已尽失威望,即便援军到来,恐怕也另有所图。
#
此事关系天子威严,刘玄怎会帮助背叛自己的臣子?纵观历史,恐怕没有哪位**会这样做。
一旦援军抵达,他们必然不只是协助公孙续抵抗袁绍进攻,更会从中谋取利益。幽州最珍贵的莫过于城池领土,刘玄的援军必定企图吞并公孙瓒原有的全部领地。
若刘玄兵马前来支援,我们只需固守城池。敌军短期内难以攻破,因为刘玄的人马前来时需要与袁绍正面交锋,不可能携带任何攻城器械,甚至连一架云梯都不会有。
若要临时打造攻城器具,至少需要数日时间。等到刘玄军队完成准备,按照时间推算,袁绍早已发起进攻。届时两军交战,必然两败俱伤,无论哪方获胜,兵力都将所剩无几。那时我方再出兵追击袁绍残部,或是迎接刘玄派来的将领入城。
凭借幽州二十万大军的威慑力,足以确保自身安全。公孙续虽然急于求成,但公孙瓒在世时对他压制极大,他从未真正掌权。如今初尝权力滋味,自然不愿轻易放弃。
于是公孙续采纳了关靖的建议,在城中举行公孙瓒的丧礼以争取民心。
张飞、赵云率领十万大军经过两日急行军,在广阳郡城外围扎营。张飞预先安插在公孙瓒势力范围内的探子发挥了作用,侦察到袁绍已攻入涿郡,预计不出两日就会进攻广阳郡。
满腔怒火的张飞想立即去找袁绍大战一场,以发泄心中的憋闷——他何曾受过这种窝囊气。
赵云连忙劝阻道:\"二哥,我军虽精锐,但连日行军已消耗大量体力。此时进攻不妥。况且袁绍刚拿下涿郡,也需要休整几日。若现在进攻,恐将陷入攻城战。\"
\"据探报,敌军约有二十万之众。若强行攻城,对我军极为不利。不如在此等候袁绍主动来袭,届时再与之一决高下!\"
数日后斥候来报,袁绍率主力从涿郡倾巢而出,未在城中留置守军。
此举意在直取广阳郡。若能全歼公孙瓒麾下名将,其余郡县守军便如瓦鸡土犬,不战自溃。乱世之中,贪生畏死乃人之常情,何况那些惯享富贵的权贵。
张飞、赵云迅速整军欲设伏击,奈何涿郡至广阳官道尽为平川,无险可据。袁绍必择捷径疾行,张飞索性列阵平原以待。
军阵布置别出心裁:四万赤血铁骑分列六万步卒两翼,阵前仅布轻装步兵,中军压阵的竟是一万赤羽卫。这般布阵,实为借鉴白马义从所述界桥败因。
张飞虽性烈如火,却非鲁莽之将。身为主帅,深谙兵种协同之道。赵云见状不解:与二十万敌军对射岂非以卵击石?况且军中既无盾兵又无枪阵。
听闻赵云疑虑,张飞朗声大笑:\"子龙且观袁绍来时,必要气得跳脚!\"见其成竹在胸,赵云便不再多言。两侧铁骑确有回旋余地,而连日所见赤血军那猩红甲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