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身着白甲的刘玄静观韩馥逼近,身旁的令旗手已准备就绪。城头两千赤羽卫**齐发,箭雨倾泻而下。

韩馥率众将抵达关下驻足,后方巢车、投石机与床弩正从军阵后方缓缓推进。就在此时,刘玄长枪一挥,令旗随即舞动。

潜伏在虎牢关两侧的华雄、典韦见状,立即下令开启水闸。数十名黑湮军将士同时启动机关,刹那间地动山摇,轰鸣声响彻云霄。

正在冲锋的敌兵闻声惊骇,纷纷望向震动传来的峡谷两侧。这一看顿时魂飞魄散——但见山腰处两道闸门轰然开启,滔天洪水自半空倾泻而下。

凄厉的惨叫声中,不少士兵被万钧洪水当场压碎筋骨。当\"洪水猛兽\"破闸而出时,远方的韩馥面如土色。

那些原本趾高气扬的郡守将领,此刻个个面无人色,更有甚者两腿发软呆立当场。韩馥见势不妙,急忙拨转马头,喝令全军速退。

此战虽为攻城,但韩馥已吸取刘备前次仅派两万骑兵遭伏的教训......

韩馥率领的五万骑兵乱作一团,骑术不精者纷纷被惊马掀翻在地。

军令既下,部分骑兵立即调转马头夺路狂奔。后方的弓箭手、步兵与长枪兵尚未列阵,怎及得上骑兵逃命的速度?

生死关头,数万铁骑尽皆癫狂。滔天洪流将至,韩馥与诸将顾不得许多,纵马踏过自家步兵方阵。惨嚎与怒骂顷刻响彻云霄,竟与身后洪水咆哮不相上下。

转瞬之间,这些方才还在虎牢关前耀武扬威的骑兵,已将同袍的生命践踏在马蹄之下。四万铁骑生生冲垮本方军阵,数万步卒死于自家人铁蹄。

待洪水声渐远,后军推着攻城器械脱离险境,韩馥等人才勒住惊马。回首望去,三十万大军已折损过半。浊浪中挣扎的残兵,与岸上惊魂未定的幸存步兵,皆对早早逃生的骑兵怒目而视。

未等韩馥收拢溃军,两侧高地突然竖起五千黑羽卫的旗帜。虎牢关令旗挥动间,万箭齐发。这批精锐弓手射程远超寻常,箭无虚发。交叉箭雨覆盖下,每个逃出生天的士卒身上至少插着三四支羽箭。

箭雨倾泻而下,韩馥与众郡守从容抵挡,这些飞矢对他们这等武艺高强之人并无大碍。

然而对早已在水阵中耗尽气力的士卒而言,却是致命打击。

中箭未毙者的哀嚎声,竟比先前水阵中的惨叫更为微弱,数万大军的生机仍在急速消逝。

韩馥面如土色,急扯缰绳再度下令撤退,这次再不作停留。

他与诸郡守策马狂奔,直取刘备大营方向。

此刻行军之速,远比攻打虎牢关时迅捷数倍。

后方士卒早已溃不成军,未等军令便四散奔逃。

虎牢关下,水阵中尚有幸存者。

他们昏昏沉沉地从浊流中撑起身子,刚辨明逃路。

两侧黑羽卫的利箭已贯穿这些残兵的后脑。

经几轮补射,水阵中再无活口。

刘玄身后令旗翻飞,两侧高地将士得令关闭水闸。

汹涌激流渐止,关前大水顺地势缓缓退去。

随着流域扩展,积水终归消散。

刘玄令将士清扫战场,自回府邸休憩。

韩馥率残部奔逃良久,见无伏兵方才定神。

惊惶之色渐褪,他勒令停军,又调转马头。

命骑兵收拢溃散的步卒,残存铁骑领命而去。

身为主帅的韩馥驻马原地,木然眺望虎牢关方向。

发兵征讨与兵败溃逃,竟似在瞬息间相继发生。

堂堂州牧韩馥,何曾经历过这等战局。

剿灭刘玄的宏愿,此刻已然支离破碎。

当初刘玄助阵公孙瓒给韩馥的教训,终究未能让其铭心刻骨。

这场激战让韩馥对刘玄的畏惧深入骨髓。

韩馥肠子都悔青了,早知不该与刘玄为敌,当初就该直接投靠他,何必听从董卓调遣。刘玄身为皇室正统,虽被朝廷扣上反王罪名,实则在匡扶汉室。反观刘宏在位时沉迷酒色,宠信宦官,致使朝纲败坏。

时至今日,大势已去......

一个时辰后,溃散的骑兵陆续归建,勉强收拢六万残兵。望着不足十万的兵马,韩馥险些栽下马背——出征时的三十四万大军,如今竟折损八成,更耻辱的是敌军竟零伤亡。此事若传出去,非但要被各路诸侯耻笑,先前借调的兵马更不知如何交代。

【袁绍震怒,刘备献计】

战事虽惨败,讨伐刘玄的计划却未终止。联军虽折损四十万,在韩馥看来皆因中了水阵之计。对刘备所谓\"敌军强横\"的说法,他仍嗤之以鼻——联军尚余六十万兵力,只要**水阵,碾压刘玄的十几万军队易如反掌。

确实,即便刘玄麾下士卒再骁勇,面对六十万大军也难持久。但水阵能否被攻破仍是未知数。

此时驻守营寨的刘备、魏延等人满腹怨气,特别是曾被吕布击败的三员大将——韩馥这老匹夫竟令我等守营,简直欺人太甚!更担忧的是,若三十四万大军真能攻破虎牢关,他们反倒要背负临阵脱逃的骂名。须知这三人皆属超一流武将,战力远胜诸多郡守。

刀下不留情,若被这些无名小卒轻视了颜面何在?韩馥此番出征,倒盼着他铩羽而归才好。

刘备思虑更为周全——此战胜了虽折些威名,却离攻破洛阳更近一步。

待到那时,诛杀刘玄便如探囊取物,也算解了心头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