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2 / 2)

\"如此,也算给这反王最后体面。\"

见朝中竟有与己同心诛杀刘玄者,刘协顿觉此乃忠良之臣。

那些未及清洗的董卓余党,窥见天子铁青面色渐缓,纷纷出列附和:

\"臣附议!\"

\"臣...附议!\"

正值刘协重现早朝时的锐气欲下诏时,王允蓦然厉喝:

\"尔等佞臣!董贼爪牙!安敢蛊惑圣听?\"

\"此等罪孽,当诛九族!休要狡辩!尔等这些年献予董贼的珍宝美姬,助纣为虐的罪证,尽在老夫掌中!\"

\"原以为尔等只是韬光养晦,心系汉室。岂料食汉禄却行逆举,罪无可赦!\"

王允言毕伏地叩首:

\"陛下!如今天下分崩,烽烟四起。莫非陛下还要亲小人远贤臣,做那**之君?\"

《朝堂之争》

殿内杀机凛然,王允厉声喝道:\"此等逆贼当速诛九族,以彰天子圣明!\"

王允虽觉刘玄心怀异志,但自身亦是刚烈忠臣。董卓已伏诛,岂容余党继续祸乱朝纲?

百姓饱受欺凌之苦,王允皆亲眼所见。此刻怒火中烧,誓要尽除奸佞。

小皇帝刘协被这声怒喝吓得手足无措。今日朝议本为处置刘玄,怎料竟要牵连众臣?

那些曾依附董卓的官员听闻王允握有罪证,顿时慌乱。纵使天子愚钝,亦难容臣子谄媚他人之证。

\"陛下明鉴!王司徒分明是借机诬陷!当务之急应是处置反贼刘玄!\"

忠直之臣岂肯放过这**党?纷纷奏请诛其九族。德阳殿内争吵不休,宛若市集。

刘辩看着**的朝堂面如土色,方才喝斥刘玄的威严早已荡然无存,只得向默立多时的小邓子投去求助的目光。

小邓子整了整衣襟,尖声宣道:\"陛下有旨:今日只议刘玄之事。其余罪证,陛下自有圣断。尔等身为臣子,当初董卓乱政时缄默不言,如今竟敢在朝堂喧哗?\"

此言一出,满朝噤若寒蝉。这顶\"大不敬\"的罪名,任谁都担待不起。纵是忠良之士,此刻也须慎言慎行。

朝堂重归寂静,刘协望向小邓子的目光中更添几分感激。

他暗自梳理思绪,今日必须定刘玄的罪。诸多诸侯里,唯有此人最具威胁——董卓之流虽可囚君王却无**之资,但刘玄不同,他随时能取而代之。

\"刘玄虽擒董卓有功,却割据疆土自立为王。\"刘协拍案而起,\"龙椅染血,威逼天子,显有弑君之意。功过相抵,即刻收押候审!\"

百官闻言神色各异,不少忠臣只觉心头发冷。那位从董贼手中夺回皇位的英雄,非但未自立为帝,反将皇位奉还。如今不但无功,竟要获罪?

刘玄面上浮现怒容,心底却松了口气——这场演了半日的戏,终于到了关键处。自昨日征战至今未曾合眼,纵有奇术护体精神矍铄,终究也需安眠。只待这出戏落幕,便能在洛阳城中寻处宅院好生休憩。

卢植急步出列,沉声进谏:\"陛下三思!纵使刘玄有罪亦不至死。何况城外尚有十余万西凉暴军,若闻董卓伏诛、刘玄被囚,必生哗变。那些屠城掠地的虎狼之徒,与匪类无异,届时洛阳危矣!\"

老臣洞察天子心思——这是被蛇咬后的惊弓之态。眼下唯有暂缓君臣冲突,若将那位沙场英雄逼至绝境......卢植不敢再想。

刘协听罢,忽然放声大笑。

《汉廷对弈》

朝堂之上,少年天子稳坐龙案,朱笔轻点:\"卢卿多虑。朕向来明察秋毫,此番祸乱仅在董贼一人,与西凉将士何干?\"

辰时诏令已发至营中:\"着西凉军仍驻洛阳城外,非但免罪,更当记功。\"

\"朕以仁德治军,西凉将士岂会生乱?皆是我大汉儿郎,此事毋庸再议。\"年轻**袖袍轻挥,\"且看宫中宿卫的西凉军,可曾有半分异心?\"

话音未落,阶下忽然爆发一阵清冷笑声。

\"好个糊涂天子!\"刘玄玄甲生寒,\"真不知这般庸碌之辈,如何坐得稳这九五之位?\"

\"我昼夜兼程千里诛董,解汉室倒悬之危。陛下不思封赏,反要问罪?更可笑的是——\"他剑鞘重重顿地,\"我费尽心机封锁董卓死讯,就是要稳住城外十五万虎狼之师!\"

\"陛下倒好,竟想招安?待西凉军得知董卓已死,又探得昨夜城中守备空虚......\"刘玄突然欺身上前,惊得御前侍卫纷纷拔剑,\"他们为何不敢攻入洛阳?为何要臣服于你这稚子?\"

\"董卓欺君罔上时,那二十万兵马可曾有一人勤王?\"年轻将领的声音在殿梁间回荡,\"这些助纣为虐之徒,反倒成了护佑洛阳的忠臣?\"

青玉阶前寒光一闪,刘玄佩剑半出:\"陛下莫非......\"他忽然收剑轻笑,\"是拿麸糠当脑髓?\"

刹那间少阳殿乱作一团。少年天子拍案而起,冠冕珠串剧烈摇晃:\"给朕杀了这个逆贼!今日许卿等带剑上朝,就是为了诛此獠!\"

满朝朱紫却似泥塑木雕。老臣王允怔怔望着殿外翻滚的乌云,连手中笏板落地都浑然不觉。

汉献帝刘协被困深宫,只知董卓专权跋扈,却不知西凉军在城外**。

洛阳郊外生灵涂炭,男子尽数屠戮,女子惨遭**,沦为禽兽玩物。

饥馑之时,西凉军竟以孩童与肤白女子为食,此等兽行遍地可见。

如此丧尽天良之徒,岂有归降之理?纵使归顺,不过欲做董卓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