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正色道:“先生于寡人危难之际挺身相助,乃玄菟国恩人。况且先生大才,来日更需先生辅佐。先生性命重于泰山,此行务必以安全为先。”
陈宫闻言深受感动,郑重抱拳道:“主上尽可宽心,宫必当珍重性命,誓死效忠。”
“善!望先生牢记此言。”刘玄颌首,取出一枚令牌交予陈宫,“此乃蓝星金令,持此令如见寡人,可号令全体蓝星将士。”
陈宫细观手中令牌,通体墨黑,一面镌鎏金“玄”字,一面雕蓝色星花。
“蓝星花?”他略作沉吟,恍然赞道,“生生不息之意?”
此花朝开暮谢,若以花期论,似非吉兆。然刘玄不仅以之为军名,更取其每日新生之特性——纵使今日凋零,明朝依旧绽放,恰似永恒不灭。
刘玄朗笑道:“先生慧眼如炬。此令在手,蓝星全军皆听先生调遣。”
刘玄掌握着三枚重要令牌:蓝星金令、赤血金令以及黑金王令。
蓝星金令可号令全部蓝星军,赤血金令则能调动所有赤血军,其中包含精锐的赤血龙骑。至于黑金令,则统辖刘玄麾下所有部队。
徐荣持有一枚赤血令,可指挥除了赤血龙骑之外的赤血军。
蓝星军副统领田牧手握蓝星令,同样能调动全部蓝星军。不过蓝星令级别低于蓝星金令,持有者需服从蓝星金令的调遣。
此外,林飞执掌赤血龙令,专管赤血龙骑;陆二的赤血铁骑令可指挥赤血铁骑;李火的赤血卫令负责统领赤血卫;而王海的赤血鬼令则掌控赤血鬼军。
“遵命,主公。”陈宫恭敬地收起蓝星金令。
刘玄挑选了二十名赤血龙骑,命令道:“务必保护好先生,寸步不离。”
“领命!”二十名赤血龙骑齐声应答。
随后,刘玄率领百名赤血龙骑朝东南方向疾驰而去。待他的身影消失,陈宫才带着二十名护卫前往扶余旧址。
玄菟郡西北边境,西都尉张飞在此驻守。他麾下有三千赤血铁骑、五千赤血卫以及两百赤羽卫。多亏刘玄提前派张飞驻防,否则鲜卑骑兵突袭时,徐荣未必能及时应对。
当天,张飞率军再度击退鲜卑的进攻。他一边擦拭丈八灵蛇矛上的血迹,一边询问:“此战双方伤亡如何?”
一名赤血卫统领禀报道:\"张将军,此役歼敌千余,我军折损二十将士。\"
寻常将领若闻此战果,必当欣喜若狂。
古语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虽非确数,然历来战损皆难低于此例。
而今鲜卑与赤血两军战损之比,竟高达五十换一。
无论哪支劲旅,这等战绩皆可谓大捷。
然张飞闻言却骤然色变,手中丈八蛇矛猛地攥紧,钢牙咬碎道:\"可恨鲜卑狗贼!他日吾必率赤血铁骑,踏碎鲜卑王庭!\"
此时张飞统帅赤血军与鲜卑骑卒交锋已逾月余。
阵斩敌兵逾万,自身折损数百。
这般功绩在外人看来煊赫无比,却令张飞寝食难安。
昔日随主公征战未尝败绩的赤血雄师,竟在他手中蒙受这般损失。
每当思及辜负主公重托,便觉心如刀绞。
那位万夫长默然垂首。他乃赤血军建营时的老卒。
凭着一腔悍勇立下累累战功,方晋升至今日之职。
经年征战,赤血军伤亡总计不过三十。
此前最惨重一役,还是扶余国进犯高显城时折损二十精锐。
除此之外,赤血军几无败绩。
可此番竟伤亡数百——
实在太过惨重。
张飞猛然起身:\"加派斥候紧盯鲜卑大营,一草一木都不许放过!\"
\"末将领命!\"
万夫长即刻传令三名千夫长,精选机敏骑兵出城侦查。
张飞则转身回营歇息。
这里是西北要塞通往高勾骊城的咽喉要道,张飞率部在此构筑防御工事,挖掘战壕、修筑城墙,短时间内建起了一座临时军事堡垒。
只要牢牢扼守此地,就能阻断鲜卑铁骑南侵之路。
夜色渐深,星月无光。
\"张都尉!张都尉!鲜卑大营传来急报!\"
那名赤血卫的万夫长火急火燎地奔来,老远就扯着嗓子喊。
\"**,那些狗崽子又来找死?\"
张飞提着丈八蛇矛大步而出,骂骂咧咧地问道。
\"不、不是!鲜卑军并未进攻。\"万夫长喘着粗气禀报,\"斥候探得鲜卑大营突**乱,不知是后方遭袭还是起了内讧。\"
张飞浓眉一皱:\"鲜卑营寨生乱?内讧不太可能,都是他们本部人马。总不会自己人打起来了吧?难道是......\"
他突然抬头问道:\"主公离开冀州多少时日了?\"
万夫长虽不解其意,仍答道:\"约莫七八日了。\"
\"辽西、辽东各郡可有主公消息?\"张飞追问道。
\"尚未收到主公讯息。\"万夫长摇头。
张飞眼中精光暴涨,猛地喝道:\"传令!除赤羽卫留守外,全军集结,直取鲜卑大营!\"
\"这......\"万夫长惊愕不已。他们仅剩不足八千兵力,真要主动进攻五万之众的鲜卑大军?若有不测,再无人能阻挡鲜卑铁骑南下,高勾骊城危矣!
\"还愣着作甚?\"张飞虎目圆睁。
\"遵命!\"万夫长不敢耽搁,立即转身传令。
张飞望向北方,喃喃道:\"主公,可是您来了?\"
张飞远眺鲜卑营地,目光炯炯有神。
但愿推测无误,否则自己便犯下弥天大错。
他外表粗犷豪放,实则心细如发。
此刻能突袭鲜卑后方的,唯有玄菟王与赤血龙骑。
普天之下,也唯有他们具备这份胆识,敢直闯数万鲜卑军中。
赤血军迅速集结,赤羽卫留守临时要塞。
张飞亲率三千赤血铁骑与四千赤血卫,向敌营疾驰。
铁骑如风,冲锋在前。
万夫长率领赤血卫稳步推进,待铁骑搅乱敌阵后再行冲杀。
月余来运用此策,虽显刻板,却屡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