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2)

一个月过去了,音讯全无。与往日的频繁出现截然不同。这些日子,父皇与母后已焦急万分,就连他自己,每思及此事,心绪也再难平静。

罢了,罢了。

朱彪表示要去面见皇上,商议使团抵达京城的事,随后叹息一声宣布退朝。

清晨的阳光里,一个背着布包、蹦蹦跳跳的欢快孩童突然停下脚步,朝着朝阳弯腰遮眼,仔细看去。紧接着,他的小脸上浮现出惊喜交加的表情,大喊一声:“大哥哥!”

桃花村的小院中,马皇后一早熬了米粥,蒸了红薯,还炒了一盘土豆丝。朱彪批阅奏折到深夜,连夜赶来,此时才刚睡醒。一家三口围坐吃饭,虽是简单早饭,朱彪却吃得很香,心里涌起童年般的温馨。

朱元璋嚼着醋溜土豆丝,一脸满足。他提到,除了玉米,土豆和红薯也已经开始种植。土豆既能当主食,也能当菜,蒸煮皆可,怀城一带还有人拿它做土豆粉。马皇后笑着补充,这些作物产量很高,比主粮高出三四倍,实在不可思议。眼看大规模收获在即,她问朱元璋何时昭告天下。

朱元璋沉默片刻,答道:“再等半个月,六月三号吧。”马皇后和朱彪闻言都愣住了,朱彪眼眶微微发红——那是朱雄英下葬钟山的日子。朱元璋叹道:“是啊,从五月病重到六月下葬,转眼已经十年没见到雄英了。”

他接着激动地说,那日梦中众人都离开后,雄英亲口告诉他,自己还活着;而且马皇后之前也见过那孩子,拼音还是他教的。可为什么一个月过去了,不仅人影没见到,连个梦也没有?

马皇后犹豫地说:“你别这么肯定,我到现在都不确定那是不是我们大孙。而且你说的毕竟是梦里的事,真假难辨。”朱元璋急道:“怎么我一提这事,你又动摇了?这些天你不是一直在念叨吗?”马皇后也来了脾气:“还不是被你影响的,我现在心里七上八下的。再说那年轻人个子那么高,我越想越记不清他长什么样了。”

朱元璋把筷子往碗上一放,朝朱彪说道:“你看看,这就是你娘!一会儿信一会儿不信,把我都搞糊涂了。”马皇后立刻回敬:“朱重八!年纪大了记性差一点怎么了?”

“再说了,我要是早知道他是咱大孙,我怎么可能让他走呢?”

朱彪看在眼中,只能无奈一笑,赶紧转开话头。

“对了,爹。”

在外面,朱彪一向是喊“爹”的。

“昨晚跟您提的那件事,怎么样了?”

“那些外国使团请求进京的事,咱到底应不应?”

一提正事,老爷子也顺势接过话。

他其实有点受不了皇后那样跟他闹。

“这事啊!”

老爷子看向朱彪,神情非常认真。

“咱跟你娘商量了一整夜。”

马皇后也点点头。

“必须答应!”

“不错,咱也是这么想的。”

“一定得答应!”

“怎么能不答应呢?”

说着说着,老爷子猛地站起身来。

他对两人说:

“你们跟我来!”

马皇后和朱彪一起起身。

不多时,三人就来到一间屋子。

这屋子如今已是老爷子的书房,地位堪比皇宫里的“御书房”。

正中央挂着一幅极为详尽的天下地图。

“你们看……”

老爷子先指向大明疆域。

“咱的大明在这儿。”

“这些年,虽然收复云南、平定北元大都,收回了许多南宋北宋都没能收回的土地……”

“在咱心里,大明一定要超越汉唐!”

“可是……”

“最关键的一块地方,一直没拿回来!”

他用手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目光炯炯、满脸兴奋。

“那就是大汉、大唐出使西域时,最关键的一条路——”

“河西走廊!”

老爷子语气激动,听得出发自内心的迫切。

“汉代叫它凉州!”

“唐代叫它陇右道!”

“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

“长两千多里,最宽处四百多里!”

“这条路有多重要,不用咱多说吧?”

他忽然看向朱彪:

“之前让你去看西安,就是考虑迁都。”

“可为什么汉唐时那里是宝地,现在百官却大多反对?”

“因为那里现在死气沉沉,也因为他们不敢打!”

老爷子激动地拍着地图,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意气风发的岁月。

“河西走廊!”

“咱大明有没有它,完全是两个样!”

“有了它,大明就能超越汉唐!”

“甚至远超汉唐……”

“咱还能再走一遍丝绸之路!”

老爷子越说越激动,眼中满是狂热与振奋。

“五百年!”

“整整五百年了!”

“谁还记得……”

“谁还记得这世上还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家——”

“它的根,还没断!”

他一指大明版图,神情肃穆而庄严。

开疆拓土、扬威城外,是历代帝王最深的情结。

老爷子,也不例外。

“五百载春秋!”

“整整盼了五百年,才迎来我大明江山!”

“我大明若不走河西走廊……”

“若不重新踏足昔日的丝绸之路,西域诸国可还记得,五百年前……”

“在那横跨千载的岁月长河中…”

“他们皆匍匐于我们先祖的脚下!”

老者言语间激荡难平。

此刻。

连朱彪的眼眸中都燃起灼灼火光。

“标儿……”

“尤其是当下,正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老人兴奋得手舞足蹈。

“若那铁轨之术真能功成。”

“首当其冲便要铺在这河西走廊上……”

“你且看这万里疆域图……”

“天地何其广袤!何其辽阔!”

“再看我大明疆土,不过沧海一粟……”

“如今已有豪强士绅开始兼并田产……”

“百年之后呢?两百年之后呢?”

“难道真要如梦境所示,坐视江山倾颓?”

“咳咳!”

“标儿啊!”

“我大明乃礼仪之邦,兴兵必持大义!”

“如今外有两大强虎视眈眈。”

“我大明顺天应命,当为苍生执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