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1 / 2)

什么目的?

“削藩啊!”黄子澄带着兴奋说道。

“殿下,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吗?”

短短几句话,便驱散了朱允炆的颓丧,令他重新振作起来。

“你说!”朱允炆目光越来越亮。

黄子澄连忙道:

“这是最好的机会,陛下已经看到燕王夺权的行为,绝不会轻易放过他!”

“再加上,陛下最近在推行新法三策。”

“而眼下最大的阻碍,就是那些在外就藩的王爷们反对财政三策,甚至联合地方士绅豪族,借机回京施压!”

“陛下是何等人,他决定的事,何时更改过?”

“再加上刚才看到的那些画面,陛下必然决心削藩。”

“这正是殿下您的机会。”

“我们正好可以借这次……提出削藩!”

“那就是顺理成章……”

此言一出,朱允炆满脸惊喜。

他全都想通了!

这正是:借风使舵!

原本以为已走到绝路,没想到竟柳暗花明!

妙!

实在太妙了!

“黄先生,你……你真是本殿下的良师,智谋超群!”

黄子澄脸上微微抽动。

朱允炆刻意夸他智谋,岂不是在暗指梦中他所提出的削藩策略有误?

他勉强笑了笑。

“殿下请放心,如今陛下尚在,必定会清除这些隐患。”

“待会儿等陛下醒来……”

“很可能会问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黄子澄急切地提醒:“殿下别忘了我们来时,陛下亲口问的问题!”

朱允炆连忙答道:“大明因何而亡?”

“对!”

“皇爷爷一定会问这个……”

朱允炆握紧双拳,激动不已。

……

“皇爷爷,您醒了!”

突然,一声惊喜的呼喊响起。

朱允熥急忙向老爷子跑去。

此时,殿内众官员也齐齐望了过来。

老爷子目光扫过众臣。

先是有些茫然,随即却哈哈一笑。

看样子,像是有什么喜事!

“咱没事!”

老爷子站起身,大声笑道:“咱高兴得很。”

臣子们却神情古怪。

高兴?

最后那局面,连他们看了都怒气上涌。

您却说自己高兴?

谁会信?

可令人不解的是,

老爷子好像真挺高兴,一开始并没责骂群臣,

反倒沉浸在自己的欢喜中。

连朱彪都有些困惑了:

“父皇,究竟怎么回事?”

或许是朱彪的话让老爷子回了神,

他终于恢复了常态。

“是了,是了。”

“咱得先处理这里的事,还要赶去一个地方。”

话才说完,

老爷子脸色骤然一沉,

“砰”地一声拍案:

“简直是奇耻大辱!奇耻大辱!”

“朱棣,看看你的后代都干了些什么?你自己又做了什么?”

“我大明最后竟被流民,让外族捡了便宜!”

“这就是你朱棣的后人吗?”

朱棣心里不服,那么多代之后的事,怎能怪到他头上?

谁知老爷子一挥手:

“你别说……”

“也别浪费咱的时间……”

他转身,又望向群臣。

“咱现在,就问你们一句——”

“也是你们进殿时,咱问的那句话!”

“大明,到底亡于何因?”

“你们说,全都给咱说……”

他边说边靠回椅背,

目光冷峻,怒火暗涌。

情绪变得太快,

群臣一时摸不着头脑。

但此刻,

最欢喜的莫过于朱允炆了——

他们猜对了!

真的猜对了!

朱允炆立刻望向黄子澄,

两人对视,满脸喜色。

黄子澄毫不犹豫,出列禀报:

“启禀陛下,臣有答案。”

“黄子澄?”老爷子眯起眼。他对这人印象很糟,非常糟!

外行瞎指挥内行,

朱允炆几个关键决策,就是他不通装通出的主意。

再加上,

之前几次回答问题,这人也是胡说八道,

让老爷子十分恼火。

不过,

想到他最后宁死不降朱棣,

也算有点骨气。

老爷子才给他一个机会。

“你说。”

黄子澄连忙上前,迅速说道:

“陛下,臣以为,大明的弊端有多处……”

这回他学乖了,没用“”二字,只提“弊端”,照顾皇上心情。

“依臣方才所见,其一,大明后期财政支出问题重重,导致国库空虚,朝廷无钱可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老爷子点头,这确实是原因之一。

“继续说。”

朱允炆面露喜色,黄子澄又接着道:

“其二,明末流民起义,归根到底是百姓吃不上饭,活不下去了,这才形成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流民。”

“朝廷不断派兵,却使边患日益加剧,”

“首尾难顾,终致……那般结局。”

老爷子再次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