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他想起记忆中那个容貌绝美、却因难产落下病根而虚弱离世的女子,

心头不由得一阵刺痛。

他伸出手,

从枞杷枝上摘下一片叶子,又从旁边的榆钱树上摘了一片。

“我们带你娘也去看看……”

行宫外,

老爷子已在此等候多时。

自送走那些外国使者之后,这些天他一直犹豫不定。

京城里关于“皇长孙昙花一现”的流言渐渐传开,

每次听见,心中总是隐隐发紧。

老人抬眼望向钟山,

目光中又一次浮现迟疑。

有时候,

不去揭开谜底,就还有念想;

一旦揭穿,也许什么都没有了。

他心神恍惚,甚至想要退缩。

就在这时——

“爹!”

老爷子转过身,看见朱彪带着朱允熥走来,身后竟还跟着朱允炆。

“出来时允炆就在门口,他也想知道答案。”

老爷子点点头。

“也好,今天就咱们爷孙四人,去看看那小院最后一间房吧。”

话音落下,

四人间气氛沉寂下来。

回想起前几次去那小院时的心情,

为何这一次,情绪格外不同?

老爷子想了想,

或许是熟悉了,反而更加惶惶不安。

第一次去时懵懂无知,看到大孙的玩具,震惊又愤怒;

第二次,是满心惊喜——

他们看到满山的粮食,还有后来的黄金。

而第三次……

则是难以言说的震动与内心的无措。

因为,

出现了马皇后的画像。

第五次,是那些堆积如山的文献典籍……

那么,这一次呢?

四人走在路上,

老爷子心中却不断浮现大孙出现的那半天。

昙花一现?

流星转瞬?

他不信!

终于,在纷乱的思绪中,

他们来到了小院前。

老爷子脚步一顿。

朱允熥眼中写满急切,若钥匙不在爷爷手中,他早已冲上前去打开那扇门。

朱彪则神色期待,

紧紧攥住手中的两片叶子。

而朱允炆——

尽管他极不愿相信所谓的大哥还会出现,

但真正到了这里,

仍不免紧张。

但愿祭祀所说属实,若里面是尸骨,更好。

他暗自心想。

此时,

朱彪望向老爷子:

“爹,走吧。”

老爷子点了点头。他是洪武皇帝,却罕见地一再流露出如此紧张的神情。

“咱还是有点……”

他原想说什么,

却又止住。

“罢了!”

“该见的,终归要见。”

“咱又怕什么?”

老爷子喃喃低语,

随即不再犹豫,迈步向前走去。

这一刻——

朱彪父子三人神情紧绷,紧随在朱元璋身后,一步不敢落下。

院中有四间屋子。

一间是厨房,另三间是住人的。

属于他大孙的屋檐下,还摆着儿时的玩具。

其余几间都已打开,只剩这一间还未开启。

朱元璋脑海中闪过那些梦里的画面——

那是大孙长大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温暖而清晰。

“一定是咱大孙……一定是!”

他口中不断重复,手里已取出钥匙。

手微微发颤,却依然稳稳地将钥匙锁孔。

“咔嗒”一声——

如同响在几人心头。

朱彪三人的目光齐齐投向门内,不敢有丝毫松懈。

朱元璋取下那把看似沉重的锁,

推开那扇仿佛由铁木打造的门。

门缓缓打开——

就在那一瞬间,

屋内的景象尽收眼底。

……

朱元璋瞳孔骤缩,心跳仿佛戛然而止,

整个人僵在原地。

朱彪猛地捂住胸口,紧攥着手中的叶片,眼神凝固,动弹不得。

朱允熥一脸茫然,

望着屋内的画面,完全反应不过来。

他转头看向父皇,又望向祖父,

忽然心头一阵抽搐,

脸色霎时惨白。

而朱允炆眼中,却是难以掩饰的狂喜,

他面容扭曲,想笑却强忍着,

伸手捂住嘴,

像是怕那快意的大笑脱口而出——

“哈哈……没有!”

“死了就是死了!”

“那祭祀果然没骗我……”

“什么昙花一现,不过是回光返照。”

“大明终归是我的!”

可狂喜之中,他又感到一丝茫然。

因为眼前所见,他竟完全陌生——

他不懂,为什么这间本该与“朱雄英”有关的屋子,

挂着的,

却是一个陌生女子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