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塔里古说得慷慨激昂。

他身后躺着的莫古,眼中却闪过仇恨与绝望。

突然——

莫古神色惊骇,瞳孔骤缩。

他用尽全身力气从床榻上猛地坐起。

“快逃!”

话音未落。

“砰!”

一声闷响,屋顶轰然破裂。

数道黑影凌空跃入,屋外同时传来厮杀声。

塔里古等人脸色大变,慌忙搀扶莫古向出口逃窜。

“此乃我国领土,你们是什么人?”有人惊叫。

然而来袭者动作迅捷,遇敌即杀。

不过这批刺客人数有限,在击杀数名要员后,眼见目标逃脱,已无力追击。

首领当即止步,下令道:

“上头有令,事不可为便及时撤离!”

“此外——”

“速将此次失利回报,他们所议阴谋,也需如实禀告!”

“遵命!”

……

与此同时……

应天府城外。

一骑快马自远方飞驰而来!

“大哥!”

时隔两月有余,朱允熥终于重返应天府。

这一路上,他已听闻太多关于“大哥”的传言。

明明已经现身的大哥,竟如昙花一现?

还被比作“转瞬即逝的流星”?

他不信!

想起童年里唯一鲜亮的记忆,便是大哥的陪伴。

自大哥离去后,整座皇城——包括父亲与祖父——都让他感到亲人不再。

他的世界本就孤寂。

若非那场奇异的梦境令他重新振作,

何来今日脱胎换骨的改变?

而这一切,都源于大哥!

“大哥!”

我还没见到你,怎能离去?

此刻,少年脸上泪痕交错,满是自责。

早知如此——

他当初何必提议去江南?

“驾!”

大明三皇孙,今日返京!

应天府。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驾!

街上有快马飞驰而过。

却无一人敢拦。

只因见到令牌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

三皇孙朱允熥回来了!

“那是三皇孙的快马?”

“没错。”

“这时候赶回来?一定是听到那个消息了吧?”

“三皇孙随秦王下江南,本是积攒资历的好机会,新法推行之后,他便是功臣。可如今突然回京,岂不引人议论?”

“这你就不懂了。”

“三皇孙与皇长孙乃一母同胞,是血脉相连的亲兄弟!”

“这次他大哥在众人面前现身,却唯独没有出现在他面前……”

“他怎能不心痛?”

“唉……”

有人低叹,神色黯然。

马蹄声混着雨点,急促而有力。

朱允熥任凭雨水打湿脸庞。

终于,他望见了皇城。

他急着想去找父亲,问问大哥究竟在何处。

旁人说大哥只是昙花一现?

注定如流星般逝去?

他不信。

他绝不信!

临近皇城,他立即下马。即便身为三皇孙,也不得骑马入宫。

可就在下马之后——

他看见一对男女,正意外地望着他。

“二皇孙,这位是三皇孙吧?”

朱允炆撑着油纸伞,身旁站着与他一般高的秀婉女子。

这些日子,这位名叫“柳泷玉”的女子并未随帖木儿使团离开,而是留在了京城。

朱允炆便不知不觉与她走近了些。

“允熥,你怎么回来了?”

此刻,朱允炆面露惊讶,随即昂起头,带着居高临下的语气斥道:

“你怎能如此不顾大局?”

“皇祖父命你随二叔下江南,谁准你擅自回京的?”

若在从前,朱允熥定会低头不语,支支吾吾。

可如今,这还未满十五岁的少年,脸上虽带着稚气,却抬头直视朱允炆:

“我回不回来,不必向二哥报备吧?”

“你……你……”

朱允炆脸色青红交加,猛地一拂袖。

“我知道你为何回来。”

“没错!”

“大哥确实出现了!”

此话一出,朱允熥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大哥在哪儿?”

“你先听我说完,”朱允炆皱眉,“这些年来,大哥虽得高人救治,但终究气数已尽。如今最后一次露面后便消失不见,也是想给大明留个念想。”

“不过,大哥永远是大哥,他所留下的,是大明最珍贵的财富。”

“所有人都会记得他。”

“日后,我将奏请皇祖父,将大哥的事迹载入皇家宗册,后世朱家子孙,也当铭记这璀璨一刻。”

“他的出现如流星般短暂,却给大明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

朱允炆由衷赞叹道。

对他而言,逝去的兄长才是最好的兄长。

近来,他与身旁的女子交流日渐频繁,愈发深信命运天定。

这位女子学识渊博,仿佛通晓占卜之术。

她能观察星象,推演天下大事,预知近期变故。

她甚至能从细微之处洞察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