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2)

众人纵声狂笑。

熟悉的老者身影,五体投地,匍匐于沙土。

“赵茂!”

“赵茂!”

“赵茂!”

三声怒吼,一声高过一声。

宣泄着主人滔天的愤恨。

莫古挥动长刀。

黄子澄却仰天长啸。

“我是明臣!”

“生为明臣,死为明鬼!”

“区区蛮夷,也想让我投降?”

“你们也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大明文人铁骨,何惧一死!”

在同伴已然跪地叩首之际。

他独守大明风骨。

这位曾常被二皇孙尊为“先生”的男子。

这位口口声声主张“削藩”的文士。

竟以这般方式。

在最后的呐喊中——

“我黄子澄,可受千刀万剐,唯独不会跪着死!”

“蛮夷小儿,有种就朝你黄爷爷头上砍来!哈哈哈……”

画面陷入黑暗。

朱雄英猛然回神。

再看向昏迷的莫古。

眼中杀意骤现。

“蛮畜终究是孽畜!”

想到近日漫天流言,皆指黄子澄为“奸佞”。

而赵茂反被儒林颂扬。

无名怒火自朱雄英心头燃起。

“忠骨凛然!”

他确实动怒了。

坦白说。

他向来不喜黄子澄。

此人才学虽不逊于朝中任何士大夫。

却是空谈误国的典型。

未曾征战沙场,未历前线烽火。

却总爱高谈阔论,妄图执掌全局。

然而。

他唯有一点令人敬重,也是常人难及的——

恪守底线。

若论此人,当个地方父母官倒不失为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

只可惜,他实在不适合做一个骄矜的幕僚!

心念电转间,朱雄英握紧枪杆,猛然一抽!

剧痛惊醒了莫古。

他望向朱雄英,尚不知发生了什么,却见他眼中杀机愈发浓重,登时惊怒交加:

“快救我!”

可朱雄英只是回身持枪,凌空连刺两记,

快得如电光石火——

一人脖颈中枪,应声倒地。

另一人急忙止步,才险险避过。

这些本是高手中的高手,

在朱雄英面前,却如同沙袋一般,唯有挨打的份。

“哪只手动的?”

朱雄英冷冷望向莫古。

莫古一脸茫然,似未反应过来。

朱雄英目光落向他右手,厉色一闪,枪尖扬起直指苍天——

随即疾速落下!

“啊——!”

一声凄厉惨叫。

莫古瞪大双眼,看着自己已被砸烂、骨碎如泥的手臂,

眼珠几乎迸出眼眶。

那声惨嚎嘶哑如裂帛,剧痛之下他再度昏死过去。

朱雄英望向他左臂的枪洞,与已毁的右手,

此人已彻底残废。

但他并未打算收手。

枪杆滑握至中段,朱雄英目光如冰。

他从无朝中某些人那种对待外使的“圣人襟怀”,

既已定为武斗之比——

既分高下,亦决生死,

就绝无留情之理!

至于后果?

唐太宗那句千古名言早已道尽: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

你待他们好,他们不会感恩,反视你为软弱。

唯有将其打服,如驯猛兽,他们才因惧而生敬。

心念一定,他再无犹豫。

长枪脱手疾射,直刺那位帖木儿帝国的“额顶”!

可就在此时——

朱雄英忽感一股巨力扯身,

他的身影骤然崩散,气息全无……

最后一刻,

“六王子!”

不远处响起一声凄呼。

最后一名帖木儿战士见此魂飞魄散——

他们随两位“最尊贵之人”来到明国,

若此二人有失,

他们全族老幼将尽数被屠,妇人沦为奴,男子充死士。

他惊恐万状,想也不想纵身跃至枪前。

长枪贯胸而过,

余劲未消,继续向后——

却偏了方向,自莫古脸颊一侧穿透而出,钉入身后树干。

这便是最后的结局。

不知是惋惜还是无奈。

空气中,

只留下一声轻叹,

便再无声息。

转瞬之间,

此地已倒下两具,莫古生死未卜,脸颊更被洞穿,

场面惨烈至极。

林间寂静,

唯有鸟鸣与乌鸦盘旋。

不远处,

树丛沙沙作响,似有野兽嗅到血腥而来……

半刻钟后,

战马疾驰而至,

惊走林间动物。

此刻,

朱高煦惊恐地望着眼前景象:

地上躺着两具,

一具被长枪刺穿咽喉,竟无还手之机;

另一具与莫古一同被钉在半空。

而那位帖木儿使团的六王子,

死状之惨烈,

连在沙场历练半年的朱高煦也不禁胆寒。

“这……”

“都是朱雄英所为吗?”

他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