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锦的第一集团军在腾冲城墙内外与日军展开惨烈巷战,每日炮火震天、航空炸弹将古城化为焦土之际,位于腾冲以南约百余公里的龙陵,另一场关乎滇西反攻全局的重大战役,也于1944年6月5日,由宋希濂将军指挥的第十一集团军拉开了序幕。
与装备精良、补给充足、连战连捷的驻印军第一集团军相比,第十一集团军面临的境况,要严峻和复杂得多。
龙陵,地处滇缅公路要冲,四周群山环抱,地形虽不如松山、来凤山那般险峻到极致,但其丘陵起伏、雨林密布的环境,同样易守难攻。更关键的是,时值六月,滇西进入雨季。龙陵地区连日阴雨,道路泥泞不堪,空中经常乌云密布,极大地限制了盟军空军的支援效率和地面部队的机动、补给能力。
宋希濂将军的第十一集团军,下辖第71军(军长钟彬)、第2军(军长王凌云)等部。这些部队虽然也属于远征军序列,并得到了一定的美械补充,但其装备水平和训练程度,与完全美式化、经历了兰姆伽整训和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实战锤炼的李锦部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代差。他们缺乏足够数量的坦克、重型榴弹炮和高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后勤补给线更长,且更易受恶劣天气影响。
日军在龙陵的守军,主要为第五十六师团之龙陵守备队(以步兵第146联队为基干),以及从松山、平戛等地溃退下来的部分残兵。尽管兵力不算特别雄厚,但他们利用龙陵周边的山头和村落,构筑了星罗棋布的防御工事,其核心阵地包括城郊的广林坡、老东坡、风吹坡等地。日军指挥官松井佑太少将(第146联队长)作战经验丰富,深知中国军队的优劣势,决心依托工事和天气,以拖待变,消耗远征军的锐气和兵力。
攻击命令下达前,宋希濂深知此战艰难。他制定的初期计划是:以第71军之87师、88师为主攻,向龙陵县城正面及东北方向发起攻击;以第2军部队向龙陵西南方向迂回,牵制日军。意图形成夹击之势,一举拿下龙陵。然而,计划的完美与现实的残酷,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6月5日,拂晓,龙陵东北,阴雨。
天空低沉,冰冷的雨水持续洒落在滇西的红土地上。第十一集团军所能集结的所有火炮——包括老旧的沪造山炮、克式野炮以及各师属82毫米迫击炮,在黎明时分发出了怒吼,对龙陵外围的广林坡、老东坡日军阵地进行了火力准备。然而,阴沉的云层和持续的雨幕严重阻碍了观测,炮弹大多落在茫茫雨雾和山林中,爆炸声在潮湿的空气中显得沉闷,对日军坚固工事的破坏效果甚微。
炮火刚刚向纵深延伸,第71军87师的官兵们便从泥泞的出发阵地跃出,作为全军攻击的箭头,向龙陵东北最重要的屏障——广林坡,发起了决死冲锋。
士兵们穿着早已湿透、沉重不堪的军装,脚上的草鞋或布鞋深陷在泥泞里,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他们手中的武器,主要是中正式步枪、有限的捷克式轻机枪和需要多人操作的民二四式重机枪(马克沁中国版),自动火力稀疏,远逊于日军也远不如后来的驻印军。
广林坡上,日军的防御体系露出了狰狞的獠牙。隐藏在树林、反斜面和巧妙伪装的土木掩体中的九二式重机枪和九六式轻机枪,构成了交叉火网,如同数把无形的镰刀,从高处向着冲锋的队伍猛烈扫射。
冲锋的队伍中,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有的士兵一声不吭就栽倒在地;有的则被打中要害,发出痛苦的惨叫。鲜血从他们身体里涌出,瞬间将身下的泥地染成暗红色,又在雨水的冲刷下,形成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溪。
面对疯狂喷吐火舌的日军火力点,缺乏直瞄火炮的87师士兵,只能用最原始也是最残酷的方式去解决。
一些英勇的士兵,在身上捆扎好几颗巩式手榴弹(木柄手榴弹)做成集束手榴弹,在战友火力掩护下,匍匐前进,试图靠近日军地堡。他们利用弹坑、岩石和一切可能的遮蔽物,一寸寸地向前移动。日军的机枪子弹追着他们,打得他们身边的泥土四溅。绝大多数尝试者,都在接近到投掷距离前,就被日军的侧射火力或精准的步枪射击命中,壮烈牺牲。偶尔有一两个成功靠近的,奋力将集束手榴弹扔进射孔或工事内,随着一声巨响,日军的机枪暂时哑火,但这短暂的胜利,往往是用数条乃至十几条生命换来的。
师属、团属的82毫米迫击炮和少数120毫米重迫击炮在后方奋力发射,试图提供支援。但在雨天,观测气球无法升起,前沿观测困难,炮弹的落点散布很大,很难精准命中日军的坚固机枪堡。炮弹大多在日军阵地前后爆炸,虽能造成一定威慑和杀伤,却无法从根本上摧毁日军的防御核心。
战斗从6月5日持续到6月8日,双方在广林坡上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87师的官兵们凭借惊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一度曾有几个连队甚至一个营的兵力,突破了日军前沿,攻占了广林坡的部分阵地。站在坡顶,士兵们甚至能透过雨雾,隐约看到龙陵县城的轮廓,胜利似乎近在咫尺。
然而,日军绝不会坐视核心屏障的丢失。他们立即调动预备队,在其所属的四一式山炮和九二式步兵炮的掩护下,发动了凶狠的反冲击。头缠“旭日”布条的日军士兵,在军官的督战下,嚎叫着向立足未稳的87师阵地扑来。
此时,经过数日血战,87师突击部队已是伤亡惨重,疲惫不堪。更致命的是,由于道路泥泞不堪,后勤补给极其困难,弹药,尤其是手榴弹和机枪子弹消耗殆尽,难以得到及时补充。士兵们空着肚子,拿着所剩无几的弹药,在简易的、甚至来不及挖掘的战壕里,抵挡着日军亡命徒式的反扑。
白刃战再次在泥泞的阵地上爆发,刺刀见红,血肉横飞。但兵力、火力和体力均处于劣势的87师官兵,最终无法抵挡日军的连续反扑。在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后,他们被迫放弃了用无数战友生命换来的阵地,含恨撤下了广林坡。
至6月8日黄昏,广林坡下,尸横遍野,87师的进攻锐气被严重挫伤。雨水依旧冰冷地冲刷着战场,却冲不散那浓郁的血腥味,也冲不走此战失利的阴霾。第一次对龙陵的进攻,在付出巨大牺牲后,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