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317章 突破记忆封锁寻线索

第317章 突破记忆封锁寻线索(1 / 2)

第三百一十七章

霍雷霆带来的情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在后方指挥中心层层扩散,最终在这间洁白的病房里沉淀为一种凝重的寂静。顾锦城靠在床头,闭着眼,眉宇间残留着强行突破记忆封锁后的疲惫与痛楚,细密的汗珠浸湿了他额前的黑发。但紧抿的唇角却如同刀锋,透着一股历经沙场淬炼出的、不容置疑的坚毅。那只与宋墨涵交握的手,并未因霍雷霆的离去而松开,反而像在惊涛骇浪中抓住了唯一的浮木,指节时而收紧,时而微松,泄露着他内心尚未平息的、与遗忘搏斗的波澜。

宋墨涵没有抽手,也没有说任何安慰的空话。她只是不动声色地调整了一下坐姿,让他能更舒适地握着,另一只手拿起床头柜上微温的水杯,小心翼翼地将吸管递到他唇边。温水缓缓润过他干涩的喉咙,他喉结滚动,咽下的仿佛不仅是水,还有那翻涌的记忆碎片带来的苦涩。他缓缓睁开眼,眼底的血丝如同鏖战后的沙场,狼藉却燃烧着不灭的意志。

“感觉怎么样?”她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绷紧的鼓面,生怕惊扰了他脑海中脆弱的平衡。

“像被掏空了,”他哑声回答,目光落在两人紧密交握的手上,带着一种近乎陌生的审视,仿佛在确认这份支撑的真实性,“但……也有些东西,好像清晰了。”那道撕裂他意识的“光”的真面目——精准、致命、无处不在的激光阵列,如同撕开了记忆黑幕的一道裂口,虽然伴随着剧烈的精神痛楚,却也带来了指向明确的线索。这让他看到了一丝挣脱混沌、寻回自我的希望。

就在这时,病房门再次被轻声敲响。这次进来的是林念初,她身后还跟着一位穿着白大褂、气质精干沉稳的中年男子。男子约莫五十岁上下,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手术刀,仿佛能直接剖析人心的迷雾。

“顾队长,宋医生。”林念初的神色比之前轻松了些许,但眼底的凝重未散,“这位是总院神经外科的陈子锋主任,也是国内顶尖的战场应激创伤与记忆修复领域的权威。霍队那边的情报突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向。陈主任是接到紧急调令,专程从总院赶来的。”

陈子锋面容严肃,没有多余的寒暄,他朝宋墨涵微微颔首,目光便精准地落在顾锦城身上,直接切入主题,语速平稳而有力:“顾队长,你刚才提供的关于‘激光阵列’的视觉信息非常关键。这不仅是决定性的战术情报,从医学角度看,能让你产生如此强烈心因性回避反应的,往往不只是单一的视觉恐惧,极可能伴随了当时特定的听觉、嗅觉甚至触觉记忆,形成了复合性的创伤印记。我们需要尝试进行多感官脱敏诱导和记忆重构,看看能否解锁更多关联的记忆碎片,拼凑出更完整的防御系统图谱。”

顾锦城的身体几不可查地绷紧了一瞬,那些被刻意遗忘的感官碎片似乎又在蠢蠢欲动。宋墨涵立刻感知到他掌心的细微变化和瞬间的僵硬,她的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按了按,稳定而温暖,像是在无声地传递着“有我在,别怕”。

陈子锋的治疗风格与林念初的温和引导截然不同,更偏向于精准、高效和前沿技术的应用。他利用带来的便携式多感官刺激仪,模拟了几种不同频率的声波(从低频嗡鸣到高频锐响)和特定波长的微弱光脉冲,结合精心设计的引导语,试图触发顾锦城大脑深处被封存的关联记忆。过程中,顾锦城几次表现出明显的生理不适,呼吸骤然急促,额角青筋隐现,沁出细密的冷汗,肌肉紧绷如同拉满的弓。但每一次,当他下意识想要蜷缩起手指、退回自我保护的精神壁垒时,总能感受到宋墨涵那稳定而温暖的回应。她的存在,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又像一座宁静的港湾,替他缓冲着记忆浪潮的猛烈冲击,给了他直面恐惧的勇气。

治疗间隙,陈子锋一边记录着设备数据,一边对宋墨涵投去赞赏的一瞥:“宋医生,你之前提交的关于患者日常生理参数波动、睡眠周期、甚至细微表情和行为模式变化的观察记录,非常详尽和专业。这对我们判断记忆封存的深度、关联节点的强度,以及制定个性化的唤醒策略,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依据。你这种将精细化临床护理与深度心理支持深度融合的做法,尤其是在面对此类特殊伤员时,值得在系统内推广。”

宋墨涵谦逊地笑了笑:“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希望能尽一份力。”她低头,正对上顾锦城凝视她的目光。那眼神复杂,有依赖,有感激,有一种劫后余生的脆弱,还有一种更深沉的、她暂时无法完全解读,却让心跳悄然加速的情绪在无声流淌。

傍晚时分,霍雷霆传来加密的最新消息。根据顾锦城记忆碎片中关于激光阵列的推断,技术小队重新调整了远程侦察机器人和传感设备的探测参数,集中扫描入口通风管道内部及其周边岩壁。果然,在极其隐蔽的、肉眼和常规探测难以察觉的位置,探测到了周期性发射的、特定编码模式的高频红外光谱扫描和低能量激光定位点。这几乎完全证实了入口防御系统的核心机制就是一套高度智能化的主动激光阵列。然而,狂喜之后,新的、更严峻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在不触发警报的情况下,无声无息地突破或绕过这套灵敏度极高的系统?强行干扰或破坏,很可能立刻招致毁灭性的打击。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再次沉沉地压在了顾锦城的肩头。他需要回忆起更多、更具体的细节,比如激光绊线的具体布局规律、扫描扇面的盲区角度、能量源的供应方式,或者……这套系统可能存在的、不为人知的物理开关、应急通道,甚至是设计上的后门。这些关键信息,很可能就藏在他尚未解锁的记忆深处。

夜色渐深,如墨般浸染了窗外的世界。病房里只亮着一盏柔和的床头灯,在顾锦城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他拒绝了林念初建议的药物辅助睡眠,坚持依靠自身意志力保持清醒。他靠在床上,目光似乎没有焦点地盯着天花板,但宋墨涵知道,他的精神早已穿透了层层水泥壁垒,投射到远方那片危机四伏、承载着战友生死与任务成败的黑暗山岭。她也没有离开,搬了张椅子安静地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一本前沿医学期刊,却许久没有翻动一页。她的注意力,始终萦绕在他微蹙的眉心和偶尔无意识收紧的手指上。她知道,他正在与自己的大脑、与那段被封印的过去,进行着另一场更加艰难、更加孤独的无声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