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手术车的门再次打开时,外面的雨势已渐小,但空气中的湿冷和凝重并未散去。宋墨涵率先走了出来,她摘下了口罩和手术帽,露出那张苍白而疲惫的脸,发丝被汗水濡湿,紧贴在额角和脸颊。她靠在车门外,微微仰头,闭着眼,深深吸了一口混合着雨水、泥土和硝烟味的冰冷空气,仿佛要将肺里那份消毒水和血腥交织的压抑彻底置换出去。连续近十个小时的高强度手术,不仅是体力的透支,更是精神上的极致消耗。
一直守在车外的霍霆深立刻上前,他没有立刻询问,而是先递过去一瓶拧开了盖子的纯净水和一份单兵高热量营养膏。“先补充点能量,”他的声音低沉平稳,目光沉静地看着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你的状态,关系到老顾接下来的稳定性。”
宋墨涵微微一怔,接过水和营养膏,低声道:“谢谢。”她小口却急促地喝了几口水,冰凉的水滑过干涩的喉咙,稍稍抚平了身体内部的灼热。那营养膏味道并不好,但她知道霍霆深说得对,强迫自己咽了下去。胃里有了东西,那股因为过度疲惫而引起的轻微眩晕感才缓解了一些。她这才看向霍霆深,声音带着手术长时间高度集中后的沙哑:“手术……暂时成功了。弹片全部取出,主要出血点控制住了,室颤也纠正了过来。但是……”
她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楚和医者面对极限情况时的无力,“失血过多,创伤太重,加上术中的心脏停跳,对大脑和主要脏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损伤。他还没有脱离危险期,接下来24到72小时是感染关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期,必须严密监护。这里的条件……”她回头看了一眼虽然设备齐全但毕竟局促的移动手术车,“只能进行初步稳定,需要尽快转移到有完善IcU、能做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和高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后方医院。”
霍霆深点了点头,表情凝重:“我已经协调好了,距离这里最近的第7综合医院已经接到通知,他们的医疗直升机正在待命,天气条件允许后立刻出发,预计一小时内可以抵达。路上,我会派最得力的小队护送。”他补充道,“护送小队由秦朗带队,他熟悉老顾的情况,也信得过。”
“谢谢。”宋墨涵轻声道,目光越过霍霆深,看向不远处临时医疗帐篷的方向。秦朗和“鹰眼”等人正眼巴巴地望着这边,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期盼。秦朗甚至紧张地不停搓着手,这个平时跳脱的年轻队员,此刻脸上全是未干的泪痕和硝烟污渍。
霍霆深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沉声道:“他们很担心老顾。你去跟他们说几句吧,稳定军心。老顾是他们的魂,魂不能散。”他理解这种团队情感,一支精锐小队,队长往往是绝对的核心和精神支柱。
宋墨涵点了点头,迈步向帐篷走去。她的脚步有些虚浮,长时间的站立和精神透支让她几乎脱力,但她挺直了脊背,努力维持着一名医生该有的沉稳。她知道,此刻她代表的不仅是医生,也是连接顾锦城和队员们之间的桥梁。
看到她走来,秦朗、“鹰眼”和几名队员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却又不敢大声,生怕惊扰了什么:
“宋医生,队长他……”
“手术怎么样?”
“队长没事了吧?”
宋墨涵看着这些浑身挂彩、眼中布满血丝却依旧心系队长的铁血汉子,心头一暖,声音也放柔了些,尽量用清晰而肯定的语气说:“大家放心,手术很顺利,顾队长非常坚强,已经闯过了手术中最危险的一关。现在他的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但还需要度过后续的危险期。等他情况再稳定一些,会尽快用直升机转移去后方条件更好的医院继续治疗。”
她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队员们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鹰眼”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狙击手,眼眶瞬间红了,猛地低下头,用粗糙的手背狠狠抹了把脸,肩膀微微耸动。秦朗则长长舒了口气,激动地连连道:“太好了!太好了!我就知道,队长命硬!有宋医生在,阎王爷也抢不走他!”其他队员也纷纷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相互对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这时,一个穿着沾染了血迹和污渍的白大褂、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干练利落的女医生走了过来,她是随霍霆深部队行动的医疗分队负责人林薇。她先是向宋墨涵投去一个充满敬佩和理解的复杂眼神——同为主刀医生,她深知在这种环境下完成如此高风险手术的艰难。
“宋医生,辛苦了。”林薇的声音温和而专业,随即转向霍霆深报告,“霍队,战场伤员初步分类和处理完毕,重伤员已做好后送准备,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另外,”她看向宋墨涵,“我们对顾队长术后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了初步接收和远程分析,他的情况确实非常严峻,尤其是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潜在的急性肾损伤风险,需要高级生命支持设备介入,转运过程中的颠簸和压力变化也需要极其小心。”
林薇的出现,不仅补充了医疗专业的视角,强调了顾锦城后续治疗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也为后续可能的医疗剧情(如后方医院对接、特殊治疗方案的讨论)埋下伏笔。她可以成为宋墨涵在专业领域的支持或交流对象,两位优秀女医生在战地环境下的互动也值得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