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无声胜有声
外骨骼适配引发的危机,如同一块试金石,淬炼了团队的合作默契,也深刻揭示了顾锦城意识深处“烛龙”残留的顽固与凶险。姜雨薇博士彻底摒弃了最初的怀疑,她的专业与务实如今完全倾注在与宋墨涵的精密配合上。康复方案进行了大幅调整,变得更加循序渐进,每一次物理干预的强度和时长都经过反复推演,并与宋墨涵的意识连接监测紧密同步。
新的康复周期里,观察室旁多了一间临时改造的协同指挥中心。宋墨涵进行意识连接时,姜雨薇和周伟便守在这里,实时分析着从连接中反馈出的神经信号波动与生理数据,确保任何细微的异常都能被第一时间捕捉并应对。这种“意识-物理”双轨并行的康复模式,对所有人都是巨大的考验。
宋墨涵的负荷尤其沉重。她不仅是顾锦城意识的“导航员”,更成了他神经系统与外部康复器械之间的“翻译官”和“缓冲带”。她需要精准判断顾锦城对每一次康复动作的承受极限,在他意识湍流涌现前提前预警,在他痛苦加剧时及时安抚。她的精神力在一次次高强度的连接中变得如同绷紧的弦,但眼神中的光芒却愈发沉静坚定。
这天,在进行一组较为温和的上肢精细动作诱导训练时,宋墨涵在意识连接中感受到顾锦城传递来一丝不同于以往的意念波动。那并非痛苦或抗拒,而是一种……带着笨拙的关切。伴随着外骨骼辅助下手指的微微屈伸,一段模糊的影像碎片传入宋墨涵的脑海:一只伤痕累累却努力想握住什么的手,背景是弥漫的硝烟和断续的炮火声。
连接结束后,宋墨涵略显疲惫地摘下感应设备,将这段影像描述给姜雨薇和郑教授。
“试图握紧……”郑国锋沉吟道,“这很可能与他潜意识里想要保护重要的人或物的记忆有关。这种带有明确情感驱动和目标导向的运动意念,是极其宝贵的信号!”
姜雨薇迅速调出相应的生理数据记录,指着一段同步的脑电波图谱:“看这里,在宋医生描述的时间点,顾队长控制精细运动的脑区出现了显着激活。这说明他的运动意图正在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尝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更具激励性的康复任务。”
就在这时,协同中心的门被敲响。陈宁大校带着一位身着作战服、风尘仆仆的年轻军官走了进来。这位军官肩章显示是上尉军衔,眉眼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眼神锐利如鹰,身形精干,行动间悄无声息,显然受过极严格的特殊训练。
“各位专家,辛苦了。”陈宁大校示意大家不必拘礼,“介绍一下,这位是‘暗夜’特种作战小队的情报分析官,林枫上尉。他带来了关于‘蝰蛇’组织近期活动的最新情报,同时,总部考虑到顾锦城同志苏醒后的心理重建和安保需求,特派林枫加入我们的团队,负责情报支援和内部反渗透评估。”
林枫利落地向众人敬礼,声音低沉清晰:“林枫奉命报到!我将尽全力协助团队,确保顾队长康复过程的安全。”他的目光快速扫过室内众人,在宋墨涵脸上短暂停留时,微微点头致意,带着一种审慎的尊重。
林枫的加入,像是一滴冷水滴入滚油,让原本专注于医疗的团队氛围瞬间多了一丝紧绷的战术气息。他话不多,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坐在角落,操作着随身携带的加密终端,或是仔细查阅顾锦城过往的任务档案以及与“烛龙”、“蝰蛇”相关的所有卷宗。他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众人,病房之外的威胁并未远离。
然而,这种紧绷并未破坏医疗中心的内部和谐,反而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补。林枫带来的外部情报,帮助医疗团队更好地理解顾锦城可能面临的心理创伤来源;而医疗团队对顾锦城意识状态的深入洞察,也为林枫评估潜在风险提供了独特视角。
一次晚间例会结束后,林枫单独找到宋墨涵。“宋医生,冒昧打扰。我研究了顾队长过去七十二小时意识连接的摘要报告,尤其是他关于‘握紧’的意念碎片。结合我们截获的‘蝰蛇’通讯碎片,我们怀疑,这很可能与顾队长昏迷前最后一次任务中,誓死保护的某件关键物品或一位当地向导有关。”
宋墨涵心中一动:“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尝试在康复中引入与这段记忆相关的‘锚点’,来激发他更强的自主意识?”
“理论上可行。”林枫点头,“但必须极其谨慎。创伤记忆是双刃剑,过度刺激可能再次引发‘烛龙’反噬。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温和的、正向的引导方式。”
这个提议得到了郑教授和姜雨薇的支持。经过周密讨论,一个大胆的方案被提出来:在下次上肢康复训练中,不再使用标准的测试物体,而是由宋墨涵在意识连接中,引导顾锦城尝试“握紧”一样对他有特殊意义的物品——那枚从他被发现时就一直紧握在手心,即便深度昏迷也未曾松开的、有些变形的军徽。
训练日到来,气氛格外凝重。林枫亲自守在康复训练室外,警惕地监控着周围环境。观察室内,陈宁大校也悄然莅临,默默注视着内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