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堂后院的实验室里,晨光透过雕花木窗,落在案上的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霍锦蹲在案前,指尖捏着一块打磨得透亮的水晶镜片,正对着阳光调整角度——这是她从空间工具房里翻出的“高透水晶”,按资料库的光学原理打磨了三天,终于做出了两块符合要求的凸透镜。
“小姐,这镜片真能看到十里外的东西?”石默蹲在一旁,手里捧着一堆铜制零件,眼神里满是好奇。
他看着霍锦将镜片嵌入铜筒,又用灵泉水擦拭边缘,心里总觉得这“管子”不像能打仗的东西。
“当然能。”霍锦笑着点头,将铜筒对准院外的槐树,调整焦距,“你看,能清楚看到槐树上的鸟窝,连鸟蛋都能数清——要是在北疆,就能提前看到苍狼族的骑兵动向,不会被偷袭。”
石默凑过去一看,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小姐你太厉害了!有了这东西,将军在北疆就能少受些苦了!”
霍锦心里一暖,又拿起一块镜片,开始制作第二个铜筒——北疆斥候需要轮流值守,多一个望远镜,就能多一分安全。
她一边打磨铜筒,一边想起前日北疆传来的消息:苍狼族和北狄联军常在夜间偷袭,斥候因看不清远处动向,好几次差点送命。
当时她就想到了制作望远镜,既能帮父亲,又能让天机阁的情报更及时。
傍晚时分,两个单筒望远镜终于做好了。铜筒上刻着简单的花纹,一端嵌着凸透镜,另一端装着调节焦距的旋钮,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却比兵器轻便不少。
霍锦将望远镜装进锦盒,又在盒里放了张纸条,写明使用方法和保养注意事项,叮嘱道:“石默,立刻让天机阁的暗卫送往北疆,务必亲手交给父亲,路上别出差错。”
“放心吧小姐!”石默接过锦盒,快步消失在暮色里。
三日后,北疆黑石峪关的军营中,霍宴正站在城楼上,手里捏着那个铜筒,眉头微微皱着——他刚收到女儿送来的“奇物”,心里还带着几分怀疑,直到斥候来报“东南方向十里外有沙尘,疑似骑兵”,他才将铜筒凑到眼前。
调整焦距的瞬间,霍锦的眼睛猛地睁大——十里外的沙尘里,果然藏着数百名苍狼族骑兵,正贴着山脚悄悄靠近,马蹄上还裹着麻布,显然是想趁夜偷袭。“好东西!”他忍不住低喝一声,立刻下令,“传我命令,让弓箭手在东南方向埋伏,滚石和热油准备,等敌军靠近,听我号令动手!”
半个时辰后,苍狼族骑兵果然如期而至。还没等他们靠近城门,城楼上的滚石就砸了下来,热油顺着城墙流下,瞬间燃起大火。弓箭手箭如雨下,苍狼族骑兵阵脚大乱,狼狈逃窜,连主将的头盔都被射落。
“将军,赢了!”斥候提着敌军主将的头盔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这次多亏了小姐送来的望远镜,提前发现了敌军,不然咱们又要吃亏!”
霍宴看着远处逃窜的骑兵,心里满是欣慰。他握紧手里的铜筒,指尖摩挲着上面的花纹,想起女儿在纸条上写的“父亲保重,女儿在京城等你凯旋”,眼眶微微发热。
当晚,他就写了奏折,详细说明望远镜的作用,特意提到“小女霍锦巧用奇技,制此望远镜,助我军识破偷袭,恳请陛下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