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正忙着生火、淘米、支粥桶,旁边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多是面黄肌瘦的乞丐和流民,还有一些衣衫褴褛的小商贩。
“柳老夫人来了!”有人认出了柳氏,连忙恭敬地打招呼。
“柳老夫人慈悲!”
“多谢柳老夫人接济!”
队伍里响起一片感激的议论声,许多人对着柳氏作揖行礼,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柳氏微笑着点头回应,走到负责粥棚的老嬷嬷身边,低声交代了几句。老嬷嬷连连点头,指挥着妇人们加快了动作。
霍锦站在一旁,看着那些领取粥饭的人。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眼神麻木,接过稀粥和窝头时,脸上才会露出一丝微弱的光彩。
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拿到粥后,自己舍不得喝,先一口一口喂给怀里的孩子,孩子吃得急,烫得直咧嘴,她却只是心疼地用嘴吹着,眼里满是慈爱。
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霍锦的鼻子微微发酸。她从小在长白山基地长大,见过生死,见过挣扎,却从未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底层百姓的艰辛。
在柳家的日子太过安逸,让她几乎忘了,这世间还有这么多人,为了一口饱饭而奔波劳碌。
“小姐,别看了,怪可怜的。”云珠在她耳边小声说,眼里也带着不忍。
霍锦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她的目光扫过人群,落在了不远处的一个角落。
那里,几个穿着短打、露出刺青的壮汉,正围着一个挑着货担的小商贩。
商贩看起来约莫二十多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脸上带着惶恐。
“小子,这码头的规矩,不懂吗?”为首的壮汉身材魁梧,三角眼,语气凶狠,“在爷的地盘上做生意,孝敬钱呢?”
“大、大爷,我这刚到的货,还没开张呢……”小商贩吓得声音发颤,连连作揖,“等我卖了货,一定、一定给您送过来……”
“等你卖了货?”三角眼壮汉冷笑一声,一脚踹翻了商贩的货担。筐子里的干货散落一地,有海带、虾米、鱼干,都是些不值钱的海产。“我看你是想赖账吧!”
“我的货!我的货啊!”小商贩急得快要哭了,扑过去想捡,却被另一个壮汉一脚踩住了手背。
“啊——!”凄厉的惨叫声响起。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低下头,假装没看见,快步走开。偶尔有几道同情的目光扫过,却没人敢上前劝阻。
“这群人是‘海沙帮’的,”云珠吓得脸色发白,连忙捂住霍锦的眼睛,“小姐,别看!他们都是地痞流氓,惹不起的!”
霍锦轻轻挣开云珠的手,眼神平静地看着那一幕。她没有害怕,只是在默默观察。
三角眼壮汉的嚣张跋扈,小商贩的无助绝望,周围人的冷漠麻木……这一切都像一幅鲜活的画,印刻在她的脑海里。
她注意到,“海沙帮”的人只敢欺负小商贩,对那些带着镖师的大商号却敬而远之;他们收“孝敬钱”时,会避开码头官吏巡逻的路线;在粥棚附近,他们的动作也收敛了许多……
这些细节,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码头的势力划分——官府、帮派、商户、流民,各自占据着一席之地,维持着一种脆弱而混乱的平衡。